當前,中國 醫療市場魚龍混雜,太多雜音誤導了患者,使他們除了蒙受經濟的損失、還延誤了合理的治療。
雖然,一已之力略顯得力不從心,但作為一個醫生,傳播正確的治療理念與正確的治療手段責無旁貸。愿借網絡這一先進的平臺,與眾多有著和我一樣志同道合的乳腺科醫生合作開此博客。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本人和家屬對疾病的誤解、被雜音的誤導,不能對治療方式手握選擇權,不能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我們將在博客中將臨床上常見的患者中的問題寫出來,供病友們閱讀。
過去,得乳腺癌的大多都是老年婦女。但是近兩年,在我和一些同仁治療的患者中,三、四十歲的婦女得乳腺癌的越來越多,有的患者甚至只有二十幾歲,其中又以白領、高收入女性居多。一方面,醫療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越來越令人滿意;但另一方面,更多的年輕女性在追求財富和物質生活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對自身健康的保護。舉個典型的例子:許多女青年為了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往往在30歲以后才懷胎生子甚至丁克。殊不知,過晚生育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幾率。事業、財富與健康孰輕孰重,恐怕需要她們重新掂量。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乳腺癌對年輕女性造成的打擊,往往比老年婦女更加沉重。年輕患者有時需要手術摘除、或者通過輻射去除卵巢功能!卵巢是代表著女性生理的器官,失去卵巢對那些年輕患者,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角度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于少數未生育的患者而言,甚至可能導致婚姻破裂、家庭解體!
之所以要去除卵巢,是因為年輕乳腺癌患者由于尚未絕經,卵巢會大量產生雌激素 ,而雌激素恰恰是乳腺腫瘤 賴以生存的“養分”;老年患者由于通常已絕經,卵巢已經停止產生雌激素,體內雌激素的合成由其他途徑生成。因此,年齡對乳腺癌患者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心理和生活上,更體現在治療方案的差別上:年輕女性的復發風險要高于年老婦女;而不同年齡段患者體內的雌激素環境是不一樣的,雌激素水平關系著乳腺癌復發的幾率。要知道,乳腺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術后的復發轉移,這才是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要降低復發的風險,需要抑制或減少患者雌激素的分泌并降低其水平,或者阻斷雌激素的作用途徑。這是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所考慮的最關鍵的因素。在過去,“殺死”卵巢是抑制年輕女性雌激素水平的有效手段,雖然殘忍,卻也無可奈何。隨著醫學技術 的發展和婦女權益的提高,以及人性化治療理念的推廣,現在,保卵巢治療已經得到了提倡。
每當夜深人靜時,忙碌了一天的我常常會想,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以來,中國的乳腺癌治療領域創造了多項第一,也誕生了許多世代流傳的故事。
在那個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的時代,我們國家在治療乳腺癌的理念上還是很陳舊的。由于數十年來我們與外界的隔絕,很多新的治療概念和方式我們不了解。文革時期熱衷于階級斗爭,不敢看、亦沒有很多的雜志、書籍可參考。記得那時的治療方法還是開刀、放療等一套五十年代的老方法,對乳腺癌的發展、生物特性等一無所知,更不要說綜合治療 以及循證醫學 的理念。
但曾幾何時,隨著我們參加很多的國際交流、學術活動以及大量的參考文獻,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我們能做到把我國乳腺癌的治療帶入了一個新時代,逐步與國際接軌。當舊時代的乳腺癌和死亡危險讓人絕望時,我們看到我們國家用入組國際臨床試驗、新藥上市以及誕生與世界接軌的NCCN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來戰勝對疾病的恐慌。我們見證了新的治療、內分泌 藥物、靶向治療藥物的崛起,我們也見證了內分泌治療的受重視程度于日漸漲,見證了一個個患難與共的患者被拯救,改變了陳舊的治療概念。以往是讓病人接受最大程度能耐受的治療,而近年來已改為使患者接受最小而最有效的治療。神州七號上天,奧運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改革開放30周年以來,世界因我們的科學和想象被連接在一起。今年,中國即將迎來建國60周年的生日,作為長期在與乳腺癌斗爭的崗位上經歷了最黑暗的時刻和最美好的時光后,我們知道中國的乳腺癌治療將有怎樣的未來。
當今的女性即使不幸患了乳腺癌,也有先進的治療方案為她們進行治療。就拿保卵巢治療乳腺癌的案例來說吧,從中,我看到的不僅是醫學的發展,還看到了人性化和社會意識的進步。這種治療方案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打針代替手術這一簡單的治療方法的改變,它挽救了許多面臨解體的婚姻,也讓更多的女性懂得堅強的面對疾病,懂得如何關愛自己。我很欣慰,乳腺癌治療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社會地位的提高起到了多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已經歷了很多,但我們仍有很多事要做。因此今夜,讓我們自問-如果我們的后代患上了乳腺癌,她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改變?我們將會取得怎樣的進步?
這是我們的時代-讓我們的人民享有良好的醫療保障體系,為我們的后代敞開機會的大門;倡導環境保護,推進健康事業。我們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們就有希望;當我們遇到嘲諷和懷疑,當有人說我們辦不到的時候,我們要以這個永恒的信條來回應他們:
是的,我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