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由乳腺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是婦女的常見惡性腫瘤。在許多西方國家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占女性癌腫的首位。在我國,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前二位。
據有關資料,其發病率在女性為23/10萬人口,在男性則僅為0.49/10萬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約占整個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發生在40~60歲,或絕經期前后的婦女,尤其以45~49歲和60~64歲間發病率最高。
引起乳腺癌的原因:從目前的臨床醫學實踐及動物實驗等有關資料分析乳腺癌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激素分泌紊亂:所謂激素分泌紊亂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亂。因為在乳腺癌高發年齡是40~60歲的婦女。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婦女雌激素分泌失調、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時期。由于體內雌激素的分泌增多,這樣可以使乳腺導管上皮細胞的過度增生而發生癌變。
(2)生育和授乳: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調查證明、沒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婦女發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時間長的婦女多。這說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發生乳腺癌的機會。
(3)纖維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過這種病變,它是一種癌前期病變,極易轉變成為乳腺癌。
(4)遺傳因素:主要表現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據國外資料,陽性家族史可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為母親患乳腺癌,其女兒亦好發乳腺癌,這種乳腺癌多發生在閉經前,常為雙側性;另一種為母親未患過乳腺癌,但在一個家庭中,至少有兩個姊妹患乳腺癌,這種家庭中乳腺癌的發病率要比無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發病率高2~3倍,且這種乳腺癌多發生在閉經后,常為單側性。
一、腫物:病人以乳內發現腫物診治者占大多數。對成年女性乳內腫物應引起高度重視。乳腺癌多為單個,很少可見同一乳房內多個病灶。腫塊形態差異較大,一般認為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晰,質地偏硬。癌性腫塊在早期限于乳腺實質內,尚可推動,但又不似良性腫瘤那樣有較大活動度,倘若侵犯筋膜或皮膚,腫物就無法推動,病期亦屬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