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年齡偏低,從30歲開始便有零星發病,高峰年齡段為45~55歲,比西方女性一般要早10年~15年。”專家表示,中國女性發病年齡早,對病人來說,未來生活質量和生命期限都受到極大影響。據了解,我國乳腺癌在診斷時大約55%患者處于絕經前或圍絕經期。而歐美國家70%患者都在絕經后發病,中老年婦女占多數。
不僅發病年齡提早,發病率也在增加,作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3%~4%的增長率急劇上升,城市乳腺癌更是以每年7.5%的速度上升,死亡率則平均每年上升6.9%。
早發現:自摸+體檢
乳腺癌早發現能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生活中,很多女性還不懂如何自檢,但僅僅自摸還不夠,專家稱:雖然自我檢查很重要,但由于癌癥初期很小,一般有經驗的醫生才能摸出。因此還不能忽視體檢。
35歲以下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超聲或彩超檢查。
35歲以上的女性乳腺組織逐漸開始萎縮并被脂肪組織取代,鉬靶X線照射效果好。
對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月經初潮年齡小于12歲或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第一胎生育年齡大于35歲或未生育、產后未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建議在定期乳腺X線檢查的同時,結合每月一次的自我檢查和定期的臨床體檢。
治療:既要治又要提高生活質量
潮熱、盜汗、易怒和抑郁這些本來是更年期的典型癥狀,可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除了化療導致的頭發脫落、翻江倒海的消化道反應,由于化療、內分泌治療等抗癌治療導致的更年期癥狀同樣難忍。由于治療使得雌激素水平降低,那些在絕經前就發病的女性往往會提前出現更年期癥狀,對于乳癌患者來說,實在是雪上加霜,更加降低生活質量,而乳腺癌患者的更年期癥狀發生率是正常更年期女性的6倍,程度也更為嚴重。
醫生建議,發病時處于絕經前或圍絕經期的乳癌患者,不僅要牢牢把握術后5年的治療關鍵期,而且需要根據術后出現的更年期癥狀與主治醫生保持密切聯系,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轉移和復發,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專家同時提醒,女性出現更年期癥狀的主要生理原因是雌激素分泌的減少,所以在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時,很多醫生主張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也即有針對性地適當補充雌激素,以此緩解更年期的各種不適。但雌激素正是導致乳腺癌的主要元兇,乳腺癌患者大都需要接受抗雌激素的治療。專家認為,非激素植物藥代替療法優于直接補充雌激素,減少乳癌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