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嗎?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利于術后上肢靜脈回流;利于術后上肢水腫的消退,可明顯降低積液、積血、皮瓣壞死及上肢嚴重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早期功能鍛煉減少了瘢痕攣縮的發生,提高了患側上肢的功能恢復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
原則:上肢活動在7天以后,7天內不上舉,10天內不外展,上肢負重不宜過大及過久,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
方法
術后24小時內,活動手指及腕部,伸指、握拳、屈腕(可以兒童游戲手勢“石頭、剪子、布”交替進行,握球擠球運動)每次10分鐘左右,每日4~5次,也可按患者術后體質情況適當增減。
3-4天 屈肘,伸肘
5-6天 練習患側手掌橈雙側肩及同側耳廓
7-8天 做肩部運動 如梳頭、洗臉、漱口運動,以健側和患側手交替進行,反復多次。注意練習時頭部盡量保持中立位,不要向左右偏或轉動。
9-12天 抬高患側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伸屈,手掌置于對側肩部,直至患側肘關節與肩平)、鐘擺運動、聳肩運動、手指爬墻運動(每天標記高度,逐漸遞增幅度,甚至患側手指能高舉過頭)畫圈運動、洗后背運動、滑輪運動。
鐘擺運動:直立位,雙臂伸直外展,然后內收交叉,反復多次,如鐘擺運動;或直立后上體前傾,雙手前后左右擺動,擺幅比肩略寬。尤其適合內收、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
聳肩運動:患者聳肩,以肩頭化圓圈遠動,反復多次。對放松肩關節局部的肌肉均有幫助。
爬墻運動:用健側手沿墻壁向上伸至最高點,以此為目標鍛煉患肢,先面對墻,雙手從肩部開始沿墻向上爬,逐步提高患側上肢的摸高點;再側身對墻,與墻垂直,患側上肢從肩部開始沿墻向上爬,逐步提高患側上肢的摸高點。注意爬到最高點后稍停留片刻,使粘連的軟組織得到充分的分離,再從最高點慢慢爬下來,可避免快速放下時的劇痛。側身爬墻時身體始終保持端正,上半身不要轉動。尤其適合前屈、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亦適合上舉功能受限的患者。
畫圈運動:將1根繩子一端系于門柄上,另一端握于患側手中,面門而立,以畫圓圈的方式轉動繩子做圓周運動,有小到大,有慢至快;
洗后背運動:將1根彈力帶或毛巾放置后背,雙手握彈力帶或毛巾兩端,健側手在上,患側手在下,用健手拉彈力帶或毛巾,以拉伸患側上肢肩關節。尤其適合后伸功能障礙的患者。
滑輪運動:至高于頭部的橫桿上搭一根繩子,雙手各持一端,先用健側收將繩子往下拉,使手術側手臂抬高,直至到達稍感不適的位置,然后抬高健側手臂,使患側手臂自然下降,如此反復,似做滑輪運動。
過頂觸耳運動(健側上肢繞過頭頂,做觸耳的動作;患側上肢繞過頭頂,做觸耳的動作,反復交替進行;開始低頭為,逐漸達抬頭挺胸位)、擴胸運動(雙肘屈曲,雙手握拳于胸前,向后用力括胸;雙上臂外展,向后用力括胸,反復交替進行。有助于后伸功能受限的患者。)
以后每天2次功能鍛煉,每次20-30分鐘。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持續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特別是前3個月尤為重要。
最后,強調幾點注意事項:
凡有下列情況,需適當延遲活動肩關節,并減少活動量。
1.腋下積液,皮瓣與胸、腋壁未充分貼合者。
2.術后第3天腋窩引流較多,大于60毫升/24小時者。
3.近腋區的皮瓣較大面積壞死或植皮近腋窩者。
4、避免患側上肢過度勞累及下垂過久,引起肢體腫脹。
5、肩部活動強度以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限,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勞為度。
6、功能鍛煉一自主鍛煉為主,制定個體化鍛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