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乳腺癌發生在所謂的正常人群身上,僅有極少數乳腺癌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通過對正常人群的乳腺癌初篩普查,一方面部分早期病例可以免于化療甚至放療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多數早期病例可以縮小手術范圍,使乳房得以保留,這將給患者帶來難以形容的心理安慰,使她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一個層次。早期乳腺癌發現后,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由于美國已經大范圍開展了乳腺癌初篩普查,早期局限性乳腺癌治療后5年生存率己達到97%。反之,因為自己發現腫塊而被查出的乳腺癌多為中晚期患者。此階段不但治療效果差,而且花費巨大,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而普查檢出的早期病例,治療容易且花費減少,可謂事半功倍。
乳腺癌治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確診時疾病的分期情況。發現一個較早期的乳腺癌對患者的意義遠遠大于目前任何的治療方案。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不斷深入,普查和早期發現將對乳腺癌的控制發揮直接而關鍵的作用。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及合理治療是控制乳腺癌的基本策略。乳腺癌的初篩普查,能發現較多的早期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規范的乳癌篩查才有價值
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的普查乳腺癌的最佳方法是,醫務人員親自用手檢查加上鉬靶X線攝影。普查的敏感度可達到75~90%左右。并可以查出那些極早的微小癌(直徑小于0.5厘米)和臨床前期癌。對乳腺進行B超檢測,在西方婦女是一項輔助的檢查,但根據我國婦女乳腺的結構特點,B超檢測意義更大,應該作為乳腺X線篩查的聯合檢查措施。因為,我國婦女乳腺普遍脂肪含量較少,體積較小,為致密型腺體乳房,對于B超檢查更為敏感,更容易查出X線可能漏掉的某些微小病灶,是一種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的非常安全的檢測方式,對于乳腺腺體比較致密,脂肪較少的年輕女性,特別是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更為適用。
一般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和臨床體檢。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可提前參加乳腺癌普查。六類高危人群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12歲以前月經初潮者;30歲后生小孩、40歲以上未孕、獨身、婚齡過大或婚姻時間短者;一側患過乳腺癌的女性;患有乳腺小葉增生或導管增生、體型過度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少女時受到輻射并長期經常有接觸放射線史者。
專業篩查須具備三項條件
專業的乳腺癌篩查應該具備三項條件:一是專業的醫生,只有具備乳腺診治專業經驗和專業資質的醫生才能保證篩查結果的可靠性。原因在于,早期乳腺癌不一定具有典型的超聲或者鉬靶表現,僅僅進行影像檢查可能造成相當多的漏診,這些病人可能會被有經驗的醫生通過體檢發現;同樣,無論醫生的經驗多么豐富,也不能僅僅依靠查體的結果而妄下結論;只有綜合地科學評價查體和影像檢查的結果,才可能將診斷的準確率提高到滿意的程度。二是專業的設備,乳腺鉬靶X線攝影及超聲診斷設備都是必須具備的,其中數字化鉬靶設備的清晰度高,對醫生幫助很大;對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鉬靶檢查的意義超過所有其他技術的總和。三是專業的方案,篩查機構應該為檢查者提供系統的檢查建議和長期的健康體檢規劃,并對檢查結果作綜合的評估。他呼吁廣大女性接受定期的乳腺癌篩查,只有專業的流程、設備和人員才能保障乳腺癌篩查的有效性,以做到乳腺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現有的醫學科學還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長期堅持進行定期有效的檢查才有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發現并給與及時的干預。總而言之,乳腺癌篩查的要點在于長期堅持、定期檢查、查體和影像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