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在我國已占婦女惡性腫瘤的第一或第二位。治療雖有不小進步,但不少患者仍最終死于擴散轉移,此為治療失效主要原因,而目前解決這一難題較有效途徑是研制生產更多高療效、低毒性的化療藥物,我們企盼在新世紀中,藥業部門在這方面有更大貢獻。
治療乳腺癌主要有手術、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放射治療(放療)和生物治療等手段,臨床必須根據病期早晚,選擇不同方法聯合應用,選擇合理時,比單一方法療效好。在各種癌癥中,乳腺癌屬于對抗癌藥相對比較敏感的腫瘤,所以,化療在乳腺癌的綜合治療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大部分手術患者,化療可用于術前或術后,對晚期已轉移擴散者,化療更是主要手段。
如果應用化療,選擇什么藥當然是關鍵。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經證實比較有效的藥物不下二十余種,其中有效率可達50%左右的高效藥物有阿霉素類(阿霉素、表阿霉素、比柔阿霉素),紫杉醇類(紫杉醇、泰素、泰素帝、紫素)、諾維本等。有效率在20~50%的中度有效藥物有順鉑、環磷酰胺、氟脲嘧啶、甲氨喋呤、絲裂霉素、塞替派、長春新堿等。另外還有療效雖然偏低,但可進入腦部治療腦轉移的卡氮芥、環己亞硝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