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藥治療
(1)內治法
①肝郁胃熱(初期):發熱惡寒,乳房脹痛腫硬,乳汁不通,口干苦,時有嘔逆,納物不香,倦怠,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牛蒡子10克、連翹15克、山梔10克、夏枯草15克、瓜婪15克、金銀花30克、天花粉15克,當歸15克、漏蘆10克、王不留行10克。
氣郁胸悶者,加川楝于10克、枳殼10克。
惡露未盡者,除山梔、夏枯草,加益母草30克、川芎10克。
回乳加焦山楂10克、炒麥芽30克。
乳房腫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各‘克、赤芍15克。
②熱毒壅滯(成膿期);腫塊增大,疼痛加重,乳房脹滿,皮色掀紅,壯熱不退,時有寒戰,口渴喜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如局部觸摸有波動感,為膿已形成。
治法:清熱解毒,托里透膿。
方藥:金銀花m克、連翹15克、蒲公英30克、地丁20克、當歸尾10克、生黃芪20克、川芎10克、炮甲片10克、丹參20克、生石膏(先煎)20克、皂角刺1O克、柴胡10克。
③氣血兩虛,余邪未凈(潰膿期):破潰膿出,腫消痛減,熱勢漸退,疲乏無力,時有低熱,食欲不振,舌胖偏淡、苔白或少苔,脈細數。如膿出不暢,腫痛不減,熱勢不退,仍以成膿期治法治之。也可見腫消緩慢,或潰膿清稀,久不收口者。
治法:益氣和營,驅除余邪。
方藥;黃芪20克、當歸10克、黨在15克、生白術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香附10克、甘草10克、金銀花印克、紅藤15克、川芎10克、丹參20克、鹿角霜(先煎)30克、柴胡10克、枳殼6克。
(2)外抬法
①初期:可采用輕柔·按摩乳房并配合熱敷促進排乳,外敷仙人掌(搗爛)或用芒硝濕熱敷,或外敷金黃散或玉露散,也可將六神丸搗碎外敷。
針刺治療:取肩井、擅中、足三里穴,強刺激后留針15-扔分鐘,每日1次。
②成膿期:1R表膿腫可用粗三棱針放膿,深部膿腫宜切開排膿,排膿后插入藥捻引流。
③潰后期:插入九一丹或八二丹藥捻引流,外敷金黃膏。膿凈后改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散。
[預防與調養]
1.產前常用毛巾、肥皂洗擦乳頭,并用拇、食指捏拉乳頭,使皮膚變得堅韌。
2,哺乳期應保持乳頭清潔,每次喂完奶應使乳汁吸空。如吸不空或奶脹感,應用手擠或用吸乳器排空。
3.哺乳期用橘核30克煎水服,可防止乳汁淤滯。
4.乳頭如被吸破。。應及時治療。
5.患病期間要停止喂乳,清淡飲食,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