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被證實是胸腺嘧啶核苷(簡稱胸苷)合成DNA的關鍵酶,隨后的研究表明 [1] ,TK有兩種同工酶,為細胞質TK(TK 1 )和線粒體TK(TK 2 ),其中TK 1 與細胞分裂密切相關,在細胞分裂G 1 期含量比較低,到S期后逐漸升高,至G 2 期達到最高,因此,編碼TK 1 的mRNA及其表達的蛋白質也就成為細胞增生的標志物。目前,實驗室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檢測血清TK的酶活性,由于 125 I標記脫氧尿嘧啶半衰期短,且具有放射性污染,難于在臨床上推廣。1996年He等 [2] 報道利用抗 TK 1 多克隆抗體,建立western blotting檢測人TK 1 。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抗 TK 1 單克隆抗體,建立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乳腺腫瘤患者血清中TK 1 ,可用于乳腺腫瘤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及腫瘤病理機制的研究,在鑒定良、惡性乳腺腫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初步報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 研究對象:共檢測118例患者,其中乳腺腫瘤患者75例,來源于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Karolinska醫院,經病理學確診,乳腺癌61例(手術前患者14例,淋巴結未轉移的手術后患者37例,淋巴結轉移的手術后患者10例),乳腺良性腫瘤14例;對照組43例,其中11名為本院體檢健康者,32例為本院非腫瘤住院患者(乳腺炎10例,乙型肝炎12例,肺結核10例)。所有研究對象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貯存于-20℃備用。
2 硝酸纖維素薄膜(NCM),孔徑0.45μm,規格10cm×8cm,浙江黃巖四青生化材料廠生產。
3 主要試劑和儀器:TK 1 單克隆抗體,生物素標記的羊抗鼠抗體(bio anti M),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親和素(avidin HRP),TK 1 標準品(0、5、10、20、40、80、160pmol/L),魯米諾發光底物和X線片均由瑞典Karolinska大學提供。GS700圖像掃描儀為美國Bio Rad公司產品。
二、方法
1 點樣,在NCM上每點加血清5μl,同時設立標準品對照(每次測定NCM都有標準品),室溫晾干,洗滌3次,每次5min。將NCM37℃振蕩封閉2h,加入適量的TK 1 單抗于封閉液中,4℃振蕩過夜,漂洗3次,將NCM放于Bio anti M液中,室溫振蕩作用1h,洗滌同前。加入適當濃度的avidin HRP于NCM容器中,室溫1h,洗滌4次。將NCM置于新鮮配制的發光底物中,室溫1min,用塑料膜將NCM封好,排除氣泡,裝于密封夾內,暗室中放入X線片,曝光3min(30min內完成),取片沖洗。
2 結果分析,用GS 700圖像掃描儀測定各斑點的吸光度值(A),以標準品的含量對應A值作圖進行定量分析,凡是TK 1 濃度大于5pmol/L可判定為異常;也可通過肉眼觀察定性分析,斑點顏色深于5pmol/L標準品,即為TK 1 陽性。
三、Western Immunoblottinhg檢測血清TK 1 詳細操作方法參見有關文獻 [2] 。
檢驗醫學新技術進展
免疫印跡法測定乳腺腫瘤患者胸苷激酶
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 李艷
1960年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被證實是胸腺嘧啶核苷(簡稱胸苷)合成DNA的關鍵酶,隨后的研究表明 [1] ,TK有兩種同工酶,為細胞質TK(TK 1 )和線粒體TK(TK 2 ),其中TK 1 與細胞分裂密切相關,在細胞分裂G 1 期含量比較低,到S期后逐漸升高,至G 2 期達到最高,因此,編碼TK 1 的mRNA及其表達的蛋白質也就成為細胞增生的標志物。目前,實驗室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檢測血清TK的酶活性,由于 125 I標記脫氧尿嘧啶半衰期短,且具有放射性污染,難于在臨床上推廣。1996年He等 [2] 報道利用抗 TK 1 多克隆抗體,建立western blotting檢測人TK 1 。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抗 TK 1 單克隆抗體,建立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乳腺腫瘤患者血清中TK 1 ,可用于乳腺腫瘤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及腫瘤病理機制的研究,在鑒定良、惡性乳腺腫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初步報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 研究對象:共檢測118例患者,其中乳腺腫瘤患者75例,來源于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Karolinska醫院,經病理學確診,乳腺癌61例(手術前患者14例,淋巴結未轉移的手術后患者37例,淋巴結轉移的手術后患者10例),乳腺良性腫瘤14例;對照組43例,其中11名為本院體檢健康者,32例為本院非腫瘤住院患者(乳腺炎10例,乙型肝炎12例,肺結核10例)。所有研究對象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貯存于-20℃備用。
2 硝酸纖維素薄膜(NCM),孔徑0.45μm,規格10cm×8cm,浙江黃巖四青生化材料廠生產。
3 主要試劑和儀器:TK 1 單克隆抗體,生物素標記的羊抗鼠抗體(bio anti M),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親和素(avidin HRP),TK 1 標準品(0、5、10、20、40、80、160pmol/L),魯米諾發光底物和X線片均由瑞典Karolinska大學提供。GS700圖像掃描儀為美國Bio Rad公司產品。
二、方法
1 點樣,在NCM上每點加血清5μl,同時設立標準品對照(每次測定NCM都有標準品),室溫晾干,洗滌3次,每次5min。將NCM37℃振蕩封閉2h,加入適量的TK 1 單抗于封閉液中,4℃振蕩過夜,漂洗3次,將NCM放于Bio anti M液中,室溫振蕩作用1h,洗滌同前。加入適當濃度的avidin HRP于NCM容器中,室溫1h,洗滌4次。將NCM置于新鮮配制的發光底物中,室溫1min,用塑料膜將NCM封好,排除氣泡,裝于密封夾內,暗室中放入X線片,曝光3min(30min內完成),取片沖洗。
2 結果分析,用GS 700圖像掃描儀測定各斑點的吸光度值(A),以標準品的含量對應A值作圖進行定量分析,凡是TK 1 濃度大于5pmol/L可判定為異常;也可通過肉眼觀察定性分析,斑點顏色深于5pmol/L標準品,即為TK 1 陽性。
三、Western Immunoblottinhg檢測血清TK 1 詳細操作方法參見有關文獻 [2] 。
結果
一、特異性
1 對照實驗:取1份TK 1 陽性血清,分別設立TK 1 單抗、Bio anti M及avidin HRP空白對照,經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測定,發現三者對照點均不顯色。
2 TK 1 分子量驗證:取10份TK 1 陽性和5份TK 1 陰性血清,40%硫酸銨沉淀,取上清液透析,再進行 Western Immunoblottinhg,結果TK 1 陽性血清在分子量25000處均有顯色條帶,TK 1 陰性血清無顯色。
二、標準曲線的制作不同含量標準品(0、5、10、20、40、80、160pmol/L),經過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測定后,用GS 700圖像掃描儀測定各斑點的A值,以標準品濃度值為橫坐標,A值為縱坐標制作標準曲線。
三、重復性試驗
兩份乳腺腫瘤患者血清,應用點免疫印跡發光法在同一NCM上重復測定20次,結果:病例1的TK 1 含量為194pmol/L,標準差為12;病例2血清的TK 1 含量為49pmol/L,標準差為2 1,兩者的批內CV分別為0.062和0.043。
四、標本檢測各組人群血清TK 1 的含量比較見表1;用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血清的X線片結果。
五、乳腺腫瘤患者術后TK 1 的動態變化 對1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后0、26、37d的血清進行檢測,TK 1 分別為9.1、2.5、4.9pmol/L;而另1例淋巴結未轉移的乳腺癌患者術后0、21、28、65、77、92d的血清TK 1 分別為91.8、39.7、50.7、20.2、17.5、3.8pmol/L。結果表明,當患者完全康復時,TK 1 呈明顯下降趨勢。
檢驗醫學新技術進展
免疫印跡法測定乳腺腫瘤患者胸苷激酶
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 李艷
1960年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被證實是胸腺嘧啶核苷(簡稱胸苷)合成DNA的關鍵酶,隨后的研究表明 [1] ,TK有兩種同工酶,為細胞質TK(TK 1 )和線粒體TK(TK 2 ),其中TK 1 與細胞分裂密切相關,在細胞分裂G 1 期含量比較低,到S期后逐漸升高,至G 2 期達到最高,因此,編碼TK 1 的mRNA及其表達的蛋白質也就成為細胞增生的標志物。目前,實驗室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檢測血清TK的酶活性,由于 125 I標記脫氧尿嘧啶半衰期短,且具有放射性污染,難于在臨床上推廣。1996年He等 [2] 報道利用抗 TK 1 多克隆抗體,建立western blotting檢測人TK 1 。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抗 TK 1 單克隆抗體,建立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乳腺腫瘤患者血清中TK 1 ,可用于乳腺腫瘤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及腫瘤病理機制的研究,在鑒定良、惡性乳腺腫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初步報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 研究對象:共檢測118例患者,其中乳腺腫瘤患者75例,來源于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Karolinska醫院,經病理學確診,乳腺癌61例(手術前患者14例,淋巴結未轉移的手術后患者37例,淋巴結轉移的手術后患者10例),乳腺良性腫瘤14例;對照組43例,其中11名為本院體檢健康者,32例為本院非腫瘤住院患者(乳腺炎10例,乙型肝炎12例,肺結核10例)。所有研究對象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貯存于-20℃備用。
2 硝酸纖維素薄膜(NCM),孔徑0.45μm,規格10cm×8cm,浙江黃巖四青生化材料廠生產。
3 主要試劑和儀器:TK 1 單克隆抗體,生物素標記的羊抗鼠抗體(bio anti M),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親和素(avidin HRP),TK 1 標準品(0、5、10、20、40、80、160pmol/L),魯米諾發光底物和X線片均由瑞典Karolinska大學提供。GS700圖像掃描儀為美國Bio Rad公司產品。
二、方法
1 點樣,在NCM上每點加血清5μl,同時設立標準品對照(每次測定NCM都有標準品),室溫晾干,洗滌3次,每次5min。將NCM37℃振蕩封閉2h,加入適量的TK 1 單抗于封閉液中,4℃振蕩過夜,漂洗3次,將NCM放于Bio anti M液中,室溫振蕩作用1h,洗滌同前。加入適當濃度的avidin HRP于NCM容器中,室溫1h,洗滌4次。將NCM置于新鮮配制的發光底物中,室溫1min,用塑料膜將NCM封好,排除氣泡,裝于密封夾內,暗室中放入X線片,曝光3min(30min內完成),取片沖洗。
2 結果分析,用GS 700圖像掃描儀測定各斑點的吸光度值(A),以標準品的含量對應A值作圖進行定量分析,凡是TK 1 濃度大于5pmol/L可判定為異常;也可通過肉眼觀察定性分析,斑點顏色深于5pmol/L標準品,即為TK 1 陽性。
三、Western Immunoblottinhg檢測血清TK 1 詳細操作方法參見有關文獻 [2] 。
結果
一、特異性
1 對照實驗:取1份TK 1 陽性血清,分別設立TK 1 單抗、Bio anti M及avidin HRP空白對照,經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測定,發現三者對照點均不顯色。
2 TK 1 分子量驗證:取10份TK 1 陽性和5份TK 1 陰性血清,40%硫酸銨沉淀,取上清液透析,再進行 Western Immunoblottinhg,結果TK 1 陽性血清在分子量25000處均有顯色條帶,TK 1 陰性血清無顯色。
二、標準曲線的制作不同含量標準品(0、5、10、20、40、80、160pmol/L),經過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測定后,用GS 700圖像掃描儀測定各斑點的A值,以標準品濃度值為橫坐標,A值為縱坐標制作標準曲線(圖1)。
三、重復性試驗
兩份乳腺腫瘤患者血清,應用點免疫印跡發光法在同一NCM上重復測定20次,結果:病例1的TK 1 含量為194pmol/L,標準差為12;病例2血清的TK 1 含量為49pmol/L,標準差為2 1,兩者的批內CV分別為0.062和0.043。
四、標本檢測各組人群血清TK 1 的含量比較見表1;用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血清的X線片結果見圖2。
五、乳腺腫瘤患者術后TK 1 的動態變化 對1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后0、26、37d的血清進行檢測,TK 1 分別為9.1、2.5、4.9pmol/L;而另1例淋巴結未轉移的乳腺癌患者術后0、21、28、65、77、92d的血清TK 1 分別為91.8、39.7、50.7、20.2、17.5、3.8pmol/L。結果表明,當患者完全康復時,TK 1 呈明顯下降趨勢。
討論
正常人細胞中TK 1 的含量極低,只是在細胞過度增生的情況下,才出現高的水平,Ellime等 [3] 報道,惡性貧血患者血清中TK的含量是正常人的40倍,且能作為一些癌癥發生、發展和預后的重要指標。我們利用抗TK 1 mAb,建立點免疫印發光法檢測乳腺腫瘤患者血清中TK 1 ,通過對方法特異性、重復性的考查,以及經 Western Immuno blottinhg的驗證,表明該方法簡便易行,可用于血清TK 1 的檢測。
從本研究結果看,乳腺癌患者血清TK 1 水平明顯高于乳腺良性腫瘤患者,而后者與體檢健康者TK 1 無明顯差別(P>0.05),對于淋巴結未轉移的乳腺癌患者,手術后TK 1 水平呈明顯下降的趨勢。因此,血清TK 1 不僅可以作為乳腺癌診斷的一個敏感性指標,而且也有利于乳腺癌的療效觀察。雖然乳腺癌患者血清TK 1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人群,但是乳腺癌患者間TK 1 水平也有差別,可能與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和所處細胞周期及腫瘤是否轉移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血清TK 1 的來源仍不十分清楚,而且它比細胞內提取的TK 1 更穩定,同時,血清TK 1 的水平與腫瘤的性質有關,因此,有學者 [4] 推測,血清TK 1 可能是腫瘤細胞分泌或溶解釋放胸苷激酶的聚合體。
國外已有報道,應用酶法 [3] 和Western Blotting [2] 檢測血清中TK 1 ,且能進行定量分析。但因這些方法操作繁瑣,難以用于臨床。我們認為點免疫印跡發光法容易操作,而且利用了發光技術的高靈敏性,通過X線片曝光,避免了使用發光檢測儀,且可長期保存實驗結果;通過設立標準品對照,根據斑點的深淺進行定量分析。因此,點免疫印跡發光法檢測血清TK 1 可作為乳腺腫瘤診斷方法之一,尤其判斷良惡性乳腺腫瘤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