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早期可無癥狀,與慢性宮頸炎沒有多大區別,僅在婦女普查或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時才被發現。如果有陰道分泌物增多,絕經后不規則流血及接觸性出血時則應特別注意,其中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唯一的早期預兆。
所謂婦女接觸性出血通常是指在性交、婦科檢查及便秘時用力排便后有少量的陰道流血。常見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及宮頸癌患者。
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多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由于子宮頸腺體分枝復雜,感染不易徹底清除,患病后常遷延不愈。其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白帶呈黏稠狀或膿樣,也有蛋清樣。
少數患者白帶見血或有少量陰道出血,有的也有接觸性出血。宮頸糜爛和宮頸癌的發病有一定的關系。據報道,宮頸糜爛患者宮頸癌的患病率較正常者高7倍,因此,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宮頸糜爛可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宮頸息肉也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由于慢性炎癥,頸管黏膜局部增生,向宮頸外口突出,形成宮頸息肉,息肉直徑多在1厘米以內。極小的宮頸息肉常無自覺癥狀,大多在婦科檢查時才被發現。
息肉較大者,特別容易出現血性白帶或接觸性出血,尤其是在性生活或排便用力后發生少量出血。以上癥狀和早期宮頸癌很相似,同樣應該及早檢查及時治療。當月經期以外和性交時有輕度出血時,一定要想到是否是宮頸息肉。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癥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年齡以4060歲者為最多。
專家認為,宮頸癌的好發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婚姻因素。絕大多數患者為已婚婦女,首次性生活過早或性伴侶過多與宮頸癌關系密切,性伙伴越多,宮頸癌發生的危險性越高。
2.生育因素。早婚多育者,尤其是初產年齡早,宮頸癌發病率高。3.病原體因素。人乳頭瘤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者與宮頸癌發病關系密切。宮頸癌的早期癥狀是白帶發生變化,先是呈淘米水樣,帶有惡臭,時而還有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帶。預防宮頸癌的關鍵措施是嚴格接受定期的涂片檢查,一般是一年一次。
凡是有過性生活的女王女,無論年齡大小都要接受檢查。尤其是早婚、多子、性生活頻繁或有宮頸感染者,特別是發現有接觸性出血的婦女更應注意。若懷疑患宮頸癌,應進一步作陰道鏡或宮頸活體組織檢查,以便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