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5歲的患者,起初是兩次月經之間發生毫無規律的出血,之后異常出血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后與月經融合在一起,變得淋漓不凈。她覺得自己進入更年期了,堅信此時發生月經紊亂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自然會好轉。后來,時多時少的出血導致了貧血,她才就診。沒想卻是子宮內膜癌。
一開始醫生建議她立即做診斷性刮宮,即把子宮內膜做個大掃除,以明確診斷。這位患者擔心疼痛,害怕手術,不顧醫生的多次勸說,斷然拒絕這個小手術。半年以后,她實在扛不住了,再次就診,已經是子宮內膜癌晚期。雖然也做了后續治療,但兩年后她還是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另一位患者已絕經10年。在一次騎車后發現內褲上有一滴血跡,她沒有忽視,來到醫院檢查。先行宮頸防癌檢查,沒發現問題;又做了彩超,子宮內膜厚度超過5mm,醫生建議她做宮腔鏡檢查。宮腔鏡檢查恰似打著燈籠、拿著放大鏡來尋找病灶。手術中,醫生見到其宮腔后壁內膜有一白色小米粒大小、質地糟脆的東西。醫生細心地刮出這塊組織,病理報告是子宮內膜癌。患者接受了進一步徹底的手術。如今術后20年了,她一直健康生存。
★醫患對話
患者問題:子宮內膜癌的原因是什么?
出診醫生:目前,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并不明確。子宮內膜癌有兩種發病類型,一種是雌激素依賴型,另一種是非雌激素依賴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較常見,其發生與雌激素相關,當身體的雌激素太多,又缺乏孕激素與之平衡時,內膜生長就失去了控制,成為癌前病變或癌變。約有20%的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為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多數子宮內膜癌生長緩慢,部分特殊病理類型和低分化癌發展很快,短期內可出現轉移。
患者問題:子宮內膜癌有哪些早期表現?
出診醫生:子宮內膜癌發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陰道流血主要是絕經后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中晚期患者可有下腹痛及貧血、消瘦、惡病質的相應癥狀。早期患者婦科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晚期可有子宮增大,合并宮腔積膿時可有觸痛等表現。很多病人就是以陰道流血和陰道排液來就診而發現子宮內膜癌的。
患者問題:如何區分子宮內膜癌和良性疾病引起的陰道流血?
出診醫生:很多患者都會有疑問,圍絕經期月經紊亂、經量時多時少、經期改變很常見,一有類似癥狀就懷疑子宮內膜癌,是否小題大做?的確,大部分陰道出血都是良性疾病的表現,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等。對于育齡婦女來說,主要是內分泌失調造成的,絕經后的出血以萎縮性陰道炎、菲薄的內膜、子宮內膜息肉為多見。但無論是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還是絕經后陰道流血,均需進一步檢查,排除癌前病變或惡性疾病后,再按良性疾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