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肝腎不足:月經延后,量少、色淡黯,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腎養肝,養血調經。 方藥:熟地、枸杞子、菟絲子各15克,當歸、復盆子各12克,白芍、川芎、五味子、車前子(包煎)、鹿角膠(烊化)各10克。 中成藥:安坤贊育丸。
(3)氣滯血淤:月經延后,量少、色紫黯有血塊,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精神抑郁,舌淡偏暗,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方藥:柴胡、制香附、烏藥、川芎、紅花各10克,桃仁12克,熟地、赤芍、川牛膝各15克。 中成藥:血府逐淤口服液。
(4)寒凝血淤:月經錯后,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調經。 方藥:肉桂、川芎、丹皮各10克,當歸、赤芍、莪術、川牛膝、黨參各15克,炙甘草6克。 中成藥:溫經丸。
(5)痰濕:經期后延,量少、色淡、質黏,身體肥胖,頭暈胸悶,嘔惡痰多,帶下量多。色白質黏,舌淡胖、苔白膩,脈滑。 治法:燥濕化痰,活血調經。 方藥:茯苓、白術、黨參、當歸各15克,陳皮、半夏、川芎、枳殼、車前子(包煎)各10克,炙甘草6克。
中成藥:參苓白術丸、二陳丸。
[預防與調養]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和精神刺激。
2.注意經期保健,經期勿服寒涼酸澀之品,以免凝滯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