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會有經期煩燥的現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月經期周期中無論是性激素,還是垂體促性腺激素都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它們將通過一定的神經機制影響著女性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引起一些情緒變化。當然,情緒變化和緊張也能影響生殖激素的水平,并導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亂
女性經期為什么心情不好?
眾所周知,很多女性在月經期周期中存在情緒波動題目,尤其是在月經期前和月經期期,情緒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氣急躁。主要表現為煩躁、焦慮、易怒、疲憊、頭痛、乳房脹痛、腹脹、浮腫等,她們經常會說:“又快倒霉了。”“倒霉”是女性對月經期的俗稱。
統計結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女性暴力犯罪活動和自殺都發生在經期4天和經期前4天這段時間內。將近半數的工廠女工會以為她們的工作有危險性,將近半數的女精神病患者是這幾天進院的,將近半數的女性緊急事故也發生在這幾天。就連帶孩子看病也受到這種情緒波動的影響,母親因自身焦慮,哪怕孩子沒多大題目也要往醫院跑一趟。當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存在這種情緒改變,情緒改變也不會全這么嚴重。目前尚未發現有任何有效的、殊效的經前期綜合征的治療藥物。
造成情緒波動的原因是什么?
從生物學角度看,顯然要涉及到月經期周期中固有的性激素的波動。在經前期、盡經期、產后及服用避孕藥的婦女中常見抑郁的發生。看來性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
另一些研究職員則以為情緒波動與文化修養、社會環境因素有關。由于網傳統習俗的長期影響,使女性以為月經期前必然出現焦慮,這是對女性文化壓迫的結果,她們在經前期總是期待焦慮、情緒低落的發生。實驗研究也提供了類似的證據:告訴預期1周后會來月經期的婦女,醫生可以用一套新儀器正確測出她們下次行經的日期。受試者分為3組,第一組:告訴她們月經期在1-2天后發生;第二組:告訴她們至少在7-10天后才會行經;第三組:什么也不告訴。然后讓她們報告自己經前的一系列題目。結果表明第一組經前浮腫、乳房脹、頭痛等癥狀的發生明顯多于第二組。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證據說明情緒與激素水平的關系。如痛經腹痛女性的心理發展可能不成熟,表現有神經質的性格。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人中有70-80%具有情緒障礙和性愛高潮生活的題目,這都是由于緊張情緒會促進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異常,進而引起血管變化而大量出血。
假孕則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后多年未孕的婦女確信自己已懷孕了時可見有類似妊娠的閉經、乳房腫脹和早孕反應。這種現象有雌激素的變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看懷孕了和害怕懷孕了的矛盾心理所致。子宮內膜切片或陰道涂片研究發現,經前焦慮病人在經前一周內的雌激素量增高,黃體酮量削減;經前抑郁病人的黃體酮則略低。
看來,生物學因素(激素水平)和非生物學因素(文化、社會、環境)都起著一定的作用。激素、其他生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影響,它又因文化、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得到放大,二者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于是出現一些女性情緒低落的題目。
眾所周知,很多女性在月經期周期中存在情緒波動題目,尤其是在月經期前和月經期期,情緒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氣急躁。月經期周期中無論是性激素,還是垂體促性腺激素都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它們將通過一定的神經機制影響著女性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引起一些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