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綜合癥(PMS),有時被稱為經前緊張癥(PMT),是一種與女性月經周期有關的身體、心理及情緒綜合癥狀。雖然多數育齡婦女(約80%)都有一些經前綜合癥的癥狀,但官方定義把這一范圍限定為具有“嚴重妨礙某些方面的生活功能”癥狀。這些癥狀通常是可以預知的并有規律地出現于月經來潮的前兩周。一般情況下,這些癥狀可能會在月經來潮開始之前或之后消失。
雖然有些專家聲稱所有的經期婦女幾乎都要經歷經前綜合癥,但一個更新的和中性的看法表示,僅有小比例(2%至5%)的婦女患有嚴重的經前綜合癥,并與月經來潮造成的不適現象區分開。
對于有些患有經前綜合癥的婦女,癥狀可嚴重到令人殘廢的程度。這種類型的經前綜合癥擁有自己的精神病學名稱:經前不悅癥(PMDD)。
癥狀
經前綜合癥是一個癥候群。現已確認出200多種不同的癥狀,其中三個最顯著的癥狀是易怒、緊張和煩躁不安(苦惱)。這些確切的癥狀和他們的劇烈程度因人而異。多數患有經前綜合癥的婦女只經歷少量的問題。下列各項癥狀也可以歸結為經前綜合癥。
·腹脹
·腹痛
·乳房脹痛或腫脹
·壓抑或焦慮
·入睡障礙(失眠)
·關節或肌肉疼痛
·頭疼
·疲乏
· 痤瘡
· 情緒波動
·現有的皮膚病惡化、呼吸問題(如,過敏性反應、感染)或眼部問題(延髓性障礙、結膜炎)
危險因素
· 咖啡因攝入量過高
· 可能致病的壓抑
·漸增的年齡
·抑郁癥病史
·吸食煙草
· 家族病史
· 飲食因素(低水平的某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鎂、錳和維生素E)
家族遺傳病史通常是經前綜合癥有益的預報器;眾多研究發現經前綜合癥在同卵雙生姐妹中的發病率是異卵雙生姐妹的兩倍。經前綜合癥在患有諸如抑郁癥和躁郁癥情感障礙的婦女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但他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仍未確定。維生素B可能也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穩定情緒。
病因
經前綜合癥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了解。雖然經前綜合癥與黃體期相關,但性激素測量水平在正常水平之內。經前綜合癥在孿生姐妹群體中有更普遍的傾向,表明可能與某些遺傳組分相關。當前的想法猜測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與性激素的交互作用受到影響。它還被認為與大腦中的血清素(一種神經遞質)活動有關。
遺傳因素似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同卵雙胞姐妹患同種病的概率是異卵雙胞姐妹的兩倍。初步研究表明,近40%的患經前綜合癥婦女的血液循環血漿β-內啡肽水平有顯著下降。β-內啡肽是一種自身產生的類嗎啡神經遞質,它與嗎啡及其他鎮靜劑結合的相同受體有親和力。一些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了經前綜合癥與嗎啡戒斷綜合癥。
經前綜合癥的多種進化原理已被提出,包括:它是一個由激素循環其他階段自然增加的選擇優勢導致的附帶現象;它導致了“下一次繁殖初期男性性欲的增強”;它促使女性拒絕不育的男性(他因不能使女性懷孕而導致了經前綜合癥)。“…一名不育的男性和有繁殖能力的女性的伴侶關系會有分離的傾向,因此為一個新的伴侶關系的組建提供了可能。女性經前的敵對程度越強烈,繁殖交配相繼發生的時間就越快。”任何理論都必須要解釋經前綜合癥越過充實的進化歷程長久保持的原因,因為狒狒似乎也在遭受著它的折磨。
治療
現已提出了許多經前綜合癥治療方法,包括改變飲食或生活方式及其他扶持性治療手段。醫學治療主要涉及激素治療和使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SRIs)治療。
· 扶持性治療包括評價、重獲信心及信息咨詢,為了幫助患者重新掌控她的生活,這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另外,一些研究發現有氧鍛煉也是有幫助的。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緩解一些經前綜合癥的癥狀,如減少咖啡因、糖和鈉的攝取,多吃纖維食物,適當的休息和睡眠。
· 飲食治療研究表明補鈣(1200毫克/天)可能是有益的。補充維生素E(400個國際單位/天)也具有同樣的效果。許多其他治療方法已被提出,包括:維生素B6、鎂、錳以及色氨酸,盡管對這些治療方法的研究結果還未確定。
· 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可被用于治療嚴重的經前綜合癥。此類藥得到最廣泛研究的是氟西汀,服用劑量20至60毫克/天。其他藥物包括舍曲林、帕羅西汀、氯丙咪嗪、弗伏沙明和奈法唑酮。這些藥物也可以間歇性地服用,即認為癥狀就要出現時服用。雖然間歇性的治療可能更愿意被一些婦女接受,但這可能比連續服用效果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