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性牙痛 有些青春期少女在行經前后可發生牙痛,但多呈一過性發作。有些婦女還伴有牙齦充血、紅腫及自發性出血等癥狀。這多因經期體內雌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內的特殊受體,致使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腫大,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而誘發。一般到月經干凈后,齒齦腫脹得以緩解,牙痛也隨之消失。
月經性哮喘 少數年輕婦女由于體質虛弱,月經失調,當月經來潮時,常可引起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大量分泌乙酰膽堿,促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使哮喘發作。
月經性氣胸 有少數婦女月經來潮時,可突然發生胸悶、氣急,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癥狀。其特點是患者年齡為24-40歲之間;胸部病變多在右側胸腔;發病時間往往處在行經前72小時至來潮后72小時內,非月經期不發病。
月經性精神病 絕大部分發生在青春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有失眠、頭昏、多汗、口干、手足冷、食欲差等先兆。也有些少女突然發作,表現為神態失常、狂熱興奮、煩躁多語,進有哭喊、驚恐不安或呆滯、幻想、拒食及嗜睡,其癥狀與精神病患者相似,持續時間約一星期左右,無需特殊治療,月經期后停止發作,恢復正常。
月經性心絞痛 有的婦女因月經周期變化而發作心絞痛。美國醫學會雜志曾介紹這類典型病例:某中年婦女發生心絞痛連續5年之久,盡管做過多種檢查,仍未明確診斷,直到她在一次劇烈發作后回顧病史,才意識到每次心絞痛幾乎都在月經來潮前2-3天發作,經醫生跟蹤觀察,結果確診為“月經相關性心絞痛”。
氣血失調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發病機理。婦女以血為本,血賴氣行,凡傷于血,必影響及氣;傷于氣,必影響及血,故條理氣血之法,病在氣者,當以治氣為主,佐以補氣、理氣之品。而月經綜合癥大多由平素抑郁,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機不利,血行不暢,氣血瘀滯而為病。血府逐瘀膠囊中桃花、紅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養血活血;柴胡、枳殼疏肝理氣;桔梗、川牛膝一升一降,調理氣機,疏理肝氣,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