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性月經來時會有身體不適,個別的會疼痛不已甚至疼暈。大多數患者在痛經時會采取不予理會,但是如果痛經時間過長,那么就要予以治療。這里具體介紹痛經原因及如何治療,以減輕患者病痛。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
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
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
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
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
6.內分泌因素
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
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痛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
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
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
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
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
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外部環境
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
如何治療
1.一般治療
月經是女子發育漸趨成熟的一種生理現象,可能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小腹墜脹,輕微腰酸均屬正常范疇,當經血外流通暢,癥狀會很快消失。原發性痛經者隨著多次月經來潮或生育后癥狀自然消失,如在小腹疼痛時熱敷小腹部可使癥狀減輕。
2.藥物治療
(1)鎮痛、鎮靜、解痙藥 可抑制外周副交感神經系統等。
(2)口服避孕藥 避孕藥中的雌孕激素聯合治療,也可達到抑制排卵的目的,使痛經消失。
(3)前列腺素拮抗物 月經來潮前與來潮時每日肛塞1次可降低子宮活動力,減少子宮收縮頻率,使宮內壓力降低,疼痛明顯減輕,主要是可拮抗前列腺素的分泌。
最后建議各位患者,如果發現身體月經來時長期痛經,建議盡快治療。痛經可大可小,不要因為忽視或不在意而耽誤了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