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姨媽之后身體有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有的女性每逢月經來潮時,在面部、軀干和四肢出現皮疹、風團,常被認為是一般的皮膚過敏,然而服用抗過敏藥物并不見效。這種與月經“同步”的疹子,醫學上稱之為“月經診”。
“月經疹”亦稱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疹,與月經來潮密切相關。究其發生機理,有學者指出:月經來潮之前,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孕酮及其代謝產物可引起一種自身免疫性反應。行經期間,血液中血小板數量會減少,循環血液中可出現纖維溶解現象故易于發生紅斑、紫癜等皮疹有現,當有液體滲出血管外時就可導致全身風團。亦有人認為是由于月經期間血管運動機能障礙而引起。
皮疹與月經“同步”--起始于月經來潮前,通常持續到月經結束而逐漸自行消失。可連續幾個月發作或呈間歇性發作。皮疹的類型臨床上常見有以下幾種。
痛經疹:發生于痛經的女性,月經來潮時發病。皮疹可為風團、紅斑、水泡或皮炎樣,常有對稱分布,發于面部、軀干或四肢。也有的患者在面部呈酒渣鼻樣紅斑。
口腔潰瘍:見于部分“月經疹”患者,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數天發生,口腔潰瘍呈散于分布,愈合后不留疤痕,有的女性在外陰部也有,多為周期性發作,妊娠時緩解,分娩之后又會復發。
紫癜。發生于小腿和軀干下垂部位,可呈點狀或環狀,對稱分布。有的伴有發熱,月經量減少,有復發性,血液檢查可見血小板減少。有人觀察到月經結束前會出現閼點,或月經結束后發生閼斑的病例。亦有的“月經疹”患者在排卵后不久,皮膚會出現周期性出血。
月經性皰疹:即月經期間發生的單純包疹,好發于口唇和大小陰唇部位。
此外,有的女性表現為單純月經性蕁麻疹,局限于外陰或其周圍皮膚,并不向全身播散。也有的表現為急性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亦有呈多形性紅斑或結節性紅斑者,還有局限于外陰部位的月經性瘙癢也是其中的一種類型。
“月經疹”并不難識別,若在月經來潮期間出現上述之類的皮疹現象,應考慮到“月經疹”的可能,宜及時請教醫生或取得的幫助。發生“月經疹”這后,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抗組織胺類藥物和C等治療。雌激素類用于“月經疹”的施治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