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則與方法
對于痛經的治療,西醫強調止痛、鎮靜及前列腺素抑制劑進行治療,取效雖然快捷,但副作用大,療效難以持久。而中醫則依據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止痛速度雖不及西藥,但經一段系統治療,可望痊愈。
對初診病人,在診斷確立后,應提倡首先采用中醫藥進行辨證治療,對重癥痛經患者,急性期可運用針灸療法或適當給予解痙、止痛藥;同時配合中藥治療。據國內中藥藥理研究表明:許多活血祛瘀藥有明顯地抑制前列腺素Fα的活性及解痙作用,為此,辨證與辨病充分結合,亦可取得良好效果。若經治三個月經周期,效果仍不顯著者,亦可加用前列腺素拮抗劑治療。
由于痛經的嚴重程度及診療標準,難以通過患者的主觀感受進行判定。為此,孫寧銓等人率先將檢測痛經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及月經血中PGF2α含量做為一項客觀指標,來衡量其所用中藥的治療效果。此外,盆腔血流圖、甲皺微循環及血液流度學等相關指標,均被做為中醫診療痛經的客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