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對于部分女生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那么,你們知道應如何對待痛經嗎?下面,用科學方法,來對待痛經問題。
人們之所以不太重視痛經,是因為痛經這個癥狀太常見了,而且不少痛經除了疼痛感外,也確無多大問題,挨過那幾天也就萬事大吉了。但要記住:這一類痛經醫學上稱為原發性痛經,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至于本文提到的痛經,則是多種婦科疾患所致,痛經僅僅是這些疾病的一個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繼發性痛經。如果誤認為是原發性痛經,就會耽誤在痛經掩蓋下重癥的治療,甚至釀出悲劇來。
那么,兩者如何區別呢?一般說來,原發性痛經最常見于25歲以下未婚未育的女性,大多在月經初潮后6~12個月發病,待到育齡或結婚后緩解,甚至消失。如果不是這樣,就應當疑是繼發性痛經,及時尋找真兇為上策。如經期發燒、下腹墜痛可能是患了盆腔炎;如果經血顏色由正常的淡紅色變為淡茶褐色,或氣味變化,同時體溫升高和下腹痛,則可能患上了子宮內膜炎;如果痛經越來越厲害、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則可能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癥。這些表現為痛經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果可能會很嚴重。某婦科醫生曾接診過一位30多歲的患者,多年忍受痛經,檢查發現患了卵巢巧克力囊腫。出于病人沒有意識到痛經的嚴重性,未能及時治療,直到病情惡變,雖然施行了治療,半年之后還是去世了。教訓之慘痛,不可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