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來說,月經是特有的生理現象。健康女性平均一生會有400次月經,按照每次5天來算,她們一生中有五年半的時間是在生理期度過的,但在這些日子里,超過八成的女性會受到痛經的困擾。
痛經現象十分普遍
“痛經現象十分普遍,近些年我國痛經發病率不斷上升,大概是10年前的2—3倍。”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教授孫大為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初潮青少年到絕經期婦女,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痛經。
此外,痛經會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英國牛津大學婦科專家也在科學成就年會上指出:“痛經女性中3/4人因此無法正常工作。”當痛經發作時,你會痛苦不堪,然而發作過后,你是否因太忙而忽略,或因別人的某些“經驗”而不在意?
下面幾介紹12種食療小妙方讓你遠離痛經
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孫大為說,痛經主要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適的癥狀。醫學上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的,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的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朱蘭指出,一般原發性痛經多發生在初潮后1—2年內;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疼痛性質屬痙攣性痛;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例如壓力太大、過于勞累、情緒波動等。繼發性痛經多見于生育后及中年婦女,經婦科檢查、B超檢查、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會發現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中醫治痛經分四型
中醫調理痛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必須分清類型,分型調理。
“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意思是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陳艷說,中醫認為痛經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
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這類人宜祛淤止痛。
你了解么:經痛是一種化學問題。女性的子宮內膜,每個月會產生前列腺素,此化學物質在月經期間,幫助子官肌肉收縮,并促進組織及血液排出。高的前列腺素濃度將造成子宮肌肉緊縮成痙攣。
陳艷指出,在治療上,中醫將痛經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根據不同癥狀,治療方法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