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有時也伴有身體的種種不適,除了人們熟知的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尚有以下種種表現。
一、經期浮腫
由于雌激素具有潴鈉保水的生理作用,所以當經前期雌激素水平增高時會出現眼瞼、手指、足踝部等的浮腫,其程度輕重不等,發生部位也可因人而異。來潮后尿量增加,浮腫逐漸減輕。必要時可服利尿劑。
二、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這也是多見于青春期少女的疾患,平時即可有小腹部疼痛不適,經期加重,經血量也多。這是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隨著周期性月經來潮,但有時不能順利地排出體外,結果經血逆行經由輸卵道進入腹腔,瘀積在盆腔和腹腔內,故引起下腹部疼痛。
三、經前期膝痛
由于月經時雌、孕激素比例失調,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不協調,可引起身內水鈉潴留,膝關節內組織水腫,脂肪墊腫脹,壓迫神經叢,造成經前一周左右的走路或伸膝時疼痛,休息和屈膝時好轉。平時應多鍛練身體,嚴重時可服用布洛芬,每日三次,每次20毫克。
四、月經周期性精神病
起病于青春發育期,尤以初潮年齡多見;病程呈周期性,每月規律性反復發作;每次臨床癥狀都十分相像,如都是在經前7天左右開始,經過十天左右,經凈病愈。發病時可有興奮、吵鬧、哭叫、驚恐不安等情緒改變,也可有行為紊亂和片斷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發作前的先兆癥狀包括失眠、頭昏、鼻衄、發熱等。各人癥狀不一,但每個人的癥狀卻相當固定;發病急,結束也快,說好就好,判若兩人。緩解期精神狀態正常,無任何遺留的精神癥狀;發作期間可有閉經、痛經、月經周期延長、行經時間偏短、經量減少、陣發性心動過速、手足冷、頭冒汗、體溫微升、四肢未端輕度發紺、毛發增多、皮膚色素沉著等內分泌、植物神經和血管運動障礙的癥狀和體征。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無效,而口服避孕藥或活血化瘀的中藥卻可收到意外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