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方:
1、紅糖生姜茶
做法:
生姜連皮用水洗凈,拍成粒;
姜與紅糖一起放入瓦煲,用適量水,猛火煲至湯沸;改用慢火續煲20分鐘,乘熱飲用。
Tips:陽虛內寒引起的痛經,月經前一周可以服用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藥物。比如紅糖生姜湯,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
紅糖具有補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藥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2、當歸生姜羊肉湯
做法:
當歸20克,生姜30克,洗凈,清水浸軟,切片備用。
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開水略燙,去血水后撈出,切片備用。
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料酒、食鹽,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
Tips:本品為漢代張仲景名方,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特別適合陽虛體質人群食用。
此外,平時也可以服用“艾附暖宮丸”理氣補血、暖宮調經。
用艾條熏“神闕、關元、氣海、子宮”穴位,有溫腎助陽止痛的作用,每天一到兩次,每次20分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還可以減少痛經的發生。
氣血虛弱
——常見于氣虛體質女性
表現: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欲不佳,大便溏瀉等。
原因:因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引起。
應對:平時多食用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
煲湯方面可以加入以下藥材:茯苓、太子參、生黃芪、山藥、黨參、五子毛桃、大棗、桂圓肉、白術、蓮子、黃精等。也可以在月經后服用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中藥物,如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
肝腎虛損
——常見于肝腎不足女性
表現:月經干凈后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等。
原因:常見于因稟賦素弱,肝腎不足,或多產導致肝腎虧損,使行經之后胞脈空虛失養,所以小腹會作痛。
應對:平時可以服用具有益腎養肝作用的中成藥,如“五子補腎丸”等。
食療方:川芎丹參煲雞蛋
做法:川芎6克,丹參12克,雞蛋兩個;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
另外,還可以通過按摩來止痛,可以手握拳輕輕敲打腰背壓痛的地方或者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位置和一些穴位如神闕、關元、氣海、外陵、天樞、大巨等。以上整理出了這些緩解痛經的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女性體質不同,痛經的原因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女性不如根據上文中所提及的不同原因引發痛經的不同解決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應對自己痛經的問題,希望今天提供的內容對女性痛經患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