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對于很多的女性朋友們來說都是一種困擾,在我們找尋各種治療和緩解痛經的方法時,大家是否想過利用中醫里的簡單按摩手法就能夠幫助自己達到這個目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痛經怎么辦?按摩四個穴位可緩解痛經
痛經的癥狀
但生活中談起痛經,很多人對它的癥狀并不十分了解,在這里為女性朋友列舉痛經的癥狀,希望各位能夠在生活中留心。
痛經,癥狀以“痛”為主,但又不是一般的痛。痛感隨病情出現但不限于下腹部,有事可于腰骶部或股內前側感受到放射痛。約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癥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癥狀。在劇烈腹痛發作后,轉為中等度陣發性疼痛,約持續12~24小時。經血外流暢通后逐漸消失,亦偶有需臥床2~3天者。痛經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
傳統醫學對痛經也有較深的研究,值得我們接觸和學習。痛經病位在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多因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痛經主要病機在于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常見證型有氣血虛弱、氣滯血瘀、濕熱阻絡和寒濕凝滯。
中醫在臨床上有幾種減輕痛經癥狀的小方法,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女性痛經常用穴位
太沖穴
位置在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
三陰交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子宮穴
它位于下腹部,臍下4寸處左右,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一點。按摩時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有酸脹感為度。
希望大家能夠充分重視痛經帶來的健康威脅,為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負責,給自己一個充滿快樂的春天。
小編希望每位女性朋友們都能夠意識到痛經對自己的健康危害,他不只在生理期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更重要的是它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甚至是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