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都有月經排出現象,想必這是大多數成熟女性都會出現的,但月經每次排出前后都會有小腹部疼痛,而且心煩意亂、情緒緊張等都極大影響女性的生活,特別是痛經的出現是很嚴重的,如果不加以有效調理帶來更多婦科疾患。那女性出現痛經如何緩解呢?
女人如何緩解痛經?
1、按摩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位于*的小腿部(可將手掌并攏,小手指中央放在足踝關節內側的最高處,這樣向上第四指沿脛骨稍靠內側處即是)。因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經交會于此而得名。
中醫認為腎主寒濕,脾主水濕,肝主疏泄,肝、脾、腎都跟痛經有關,通則不疼。所以女性常按三陰交穴位,可調氣血、性功能、生殖功能,確實可以起到治療痛經的作用。同時也有美容、延緩衰老的保健作用。每天堅持,要1個月才起作用。
按摩三陰交的同時,經前1周配合內服中藥,治療痛經的效果更好。針灸或艾灸三陰交也可有效治療痛經。
2、治療痛經的運動療法
痛經讓很多女性“痛不欲生”,治療痛經除了可用藥物治療外,還可采取運動療法。治療痛經的運動方法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新陳代謝,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防止子宮瘀血,從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
a、膝胸運動;b、扭腰轉臀;c、叉腰擺腿;d、叉腰下蹲;e、捶打腰骶;f、按摩小腹;g、伸腿抬臀。
3、治療痛經的按摩
月經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調為糊狀,等分為2。取膠布2塊,將胡椒粉糊置于膠布中,貼雙側涌泉穴,按摩10分鐘。
經前3天內每晚用雙手重疊,掌心向下壓于小腹正中,作逆時針旋轉揉摩10分鐘,同時從小腹至臍部反推30~50次。
臨睡前將雙手心反壓于雙側腎俞穴位上,立即會感到暖烘烘的,然后仰臥10余分鐘,雙手輕輕顫抖、揉按,達溫腎調經止痛之功效。
4、艾灸肚臍以下部位
在家做痛經的保健時最好以一些常用的外治方法為主。血寒型痛經可以多在晚上泡腳,平時用艾灸盒放在肚臍之下,這樣都能灸到關元、中極穴等,每次30~60分鐘。注意在艾灸過程中補充水分。
以上就是有關痛經的緩解方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其在月經排出前后,一定要積極的為身體增加保暖,并且避免食用各種對身體不利的辛辣、寒涼食物等,對于經期出現的腹痛大家可通過食用榴蓮、當歸、香蕉等加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