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人都是這樣,對于月經期你是又愛又怕。這是一種生理的正,F象,我們不可能避免,但是,當生理期到來的時候,又有很多麻煩事也跟著出現,你呈現出一種“嬌弱”的狀態,也不是那么好受的。那么,該如何調節月經期的身體健康呢?我們快來學學這個保健行程吧。
每個女人都有這樣的切身經驗,每個月為了接待“好朋友”,總是消耗了相當大的精神與體力。傳統以來的認知,女人經血來潮就如同失血,所以女人想要擁有如蘋果般的好氣色,就得想盡辦法把經期流失的血補回來。但是,經前補、經期間補或經期過后補,同樣是補,到底什么時候才是調養的最佳時機呢?
女人的生理期就有如月亮的陰晴圓缺,同樣是遵循著一定的周期而變化。而所謂“周期”,指的就是一個規律的循環,從上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到這次月經的第一天,兩者的間隔天數就是一個月經周期,如此周而復始,直至停經。在整個28天的生理周期中,每一個階段的身體、心理、肌膚狀況都受到荷爾蒙分泌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變化,也因為這種特殊的生理現象,使得“月經周期調養法”、“月經周期減肥法”、“月經周期面膜法”紛紛出籠!到底這些理論的根據為何?本文就帶領大家認識女性生理周期的身、心、皮膚的連動變化論。
◎你的身體、心理、肌膚狀況,由荷爾蒙決定
從月經來潮第一天算起的七天,是月經周期的第一周,也就是所謂的月經期。
這時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降低,因為卵子沒有受精,子宮內膜剝落而開始來經,而開始了子宮周期。你的身體開始因為生理期的出血而體力快速消耗,鐵質流失、體溫降低、血液循環差、抵抗力變弱、手腳冰冷、容易疲倦,若還伴隨著痙攣、疼痛、腹瀉、失眠……等癥狀,那么身體還會更虛弱。
經期的煩惱:
這種情況下,鐵定會讓人情緒不佳,容易沮喪,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來;連帶地,身心狀況不佳,肌膚的新陳代謝也會跟著遲緩,皮膚干燥、敏感、臉色暗沈,痘痘、粉刺、脂漏等膚質拉警報狀況一一出現。
月經結束,進入月經周期的第二周,也就是所謂的濾泡期。
沉郁多日,好不容易送走“好朋友”,從月經灰暗期中解放,你馬上就回復生龍活虎的樣子,心情開朗、容光煥發,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同時也感受到身體狀況最佳,新陳代謝速率變快,腸胃的吸收能力佳,副交感神經活躍,皮膚的血流量增加,皮脂腺的分泌稀薄,而讓膚質變得細致光滑。這種身、心、皮膚的變化,其實就是雌激素的功勞,因為子宮周期一結束,馬上卵巢周期就開始,雌激素分泌旺盛,目的是要促進排卵。
人類一有生育的本能,自然而然異性之間就會相互吸引,尤其在愈接近排卵日,女性自體散發出來的魅力很容易引起男性一親芳澤的欲望,女性也會不自覺地喜歡打扮,這是求偶的一種訊息。因此,建議有意相親的女性,安排相親的最好時機就是在自己月經結束后的那一周,這樣成功機率會較大喔!
排卵之后,月經周期的第三周開始,也就是所謂的黃體前期。
當排卵之后(注:排卵是一個時點,非一段期間,有人稱黃體前期為排卵期,意思應該是指排卵后的那一段時期),卵巢內殘留的細胞會形成黃體分泌黃體素,其主要任務在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創造受精卵著床的有利環境,此時期黃體素分泌快速上升,體溫也跟著升高,進入女性的高溫期。癡癡地等精子與卵子相遇的這段時間,大腦反應在情緒上的就是焦慮不安,身體的代謝功能從排卵前的高峰逐漸走下坡,這時身體容易水腫,代謝功能一減慢,肌膚的平衡能力跟著下降,油脂分泌就開始猖狂,黑色素便伺機而動。同時,又因黃體素也會促進乳房小葉與腺泡發育,故乳房會出現腫脹甚至疼痛的現象。
下個月經要來的前一周,月經周期的第四周開始,也就是所謂的黃體期(黃體后期)。
黃體素分泌達到高峰,子宮內膜充血增厚,就是苦等不到受精卵著床,難怪這時期的女性會容易暴躁、發脾氣、緊張、失眠、頭痛,連便秘、疲倦、水腫…等問題都來了,折磨你直到子宮內膜剝落,也就是月經來臨才放過你,這時黃體素與雌激素都同時急速下降,這是典型的經前癥候群。至于皮膚的問題,會從這周開始會進入黑暗期,油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脂漏、青春痘會一直糾纏到下一個月的經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