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正常情況下有著規律的月經周期,而且經量適中,持續時間在3-7天之間,但是,如果正常的女性突然變得經血量大,而且經期延長,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某種婦科疾病。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腫瘤:如子宮肌瘤等
婦科腫瘤中的子宮肌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女性的月經,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其中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多見于30~50歲婦女,也是導致女性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的常見原因,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陰道不規則流血等,還可出現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等。宮頸癌在近些年的發病率也也來越高,并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早期多為接觸性出血,晚期為不規則出血,出血量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情況而定,當侵襲到大血管時可引起大出血,年輕患者還可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老年患者常為絕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等,多數患者陰道可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有腥臭排液。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為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子宮內膜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以后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及下腹部疼痛等,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對策】最好每年能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包括腹腔、盆腔、宮頸刮片等,以幫助及早發現和治療上述疾病。
生殖道炎癥
女性生殖道的解剖、生理、生化及免疫學特點具有比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在健康狀態下,即便陰道內存在有少許病原體,也并不一定會引起炎癥。但女性的生殖道畢竟是與外界之間處于不完全密閉的狀態,在勞累、生病等抵抗力較低的時候,各種病原體還是有可能會趁虛而入,從這個半開的通道進去,從而導致炎癥的發生,進而影響到月經的情況,出現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
【對策】對生殖道炎癥的女性,治療上要遵照醫囑做到及時、規范、徹底,否則,一旦轉成慢性炎癥,則遷延不愈,難以根治,而且還有可能會導致不孕、輸卵管妊娠等影響到女性生育的問題。當然,對生殖道炎癥還要做好預防,平時要注意經期衛生和性衛生,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子宮腺肌病
當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時,稱為子宮腺肌病,它多發生于30-50歲經產婦。發生子宮腺肌病時,患者主要癥狀是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和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痛經。
【對策】根據這種典型的月經過多病史和進行性痛經,再輔以婦科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可作出診斷,一旦確診時,治療應視患者癥狀、年齡和生育而定,年輕或有生育需求的子宮腺肌病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療,而對于癥狀嚴重、無生育要求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則最好行全子宮切除術。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正常月經的發生是基于排卵后黃體生命期結束、雌激素和孕激素撤退,使子宮內膜功能層皺縮壞死面脫落出血,其周期、持續時間和出血量,表現為明顯的規律性和自限性,但如果受負性精神刺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影響時,可通過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或靶細胞效應異常而導致月經失調,像無排卵性功血患者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是子宮不規則出血,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對策】在排除了生殖器官腫瘤、感染、血液系統疾病、激素類藥物使用不當等后,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診斷性刮宮、超聲、宮腔鏡等輔助檢查,可以考慮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一旦確診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后,一般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止血和調節月經周期,有貧血者應適當補充鐵劑、維生素C和蛋白質,并在出血期間注意加強營養,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分休息。
如果女性患上了以上這幾種婦科疾病,就有可能導致經期延長,經量加大,如果出現這樣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除了這兩種癥狀以外,女性還要警惕,平常要多注意觀察自己的白帶是否有異常,這也是疾病的癥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