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的月經週期,來自于子宮內膜受到體內荷爾蒙規律性起伏變化所調控,通常月經週期大概為28天,介于21天到35天之間皆為正常,經期1次平均約為4天,超過7天則為不正常,而若1個周期的經血量如果大于80c.c.則屬過量。
經期易紊亂 小心子宮病變
臨床上,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有很多種表現的形式,像是次數變少、經血量過多、經期時間太久,或非月經期間出血等都是,而非月經期間的出血,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腫瘤增生、荷爾蒙失調、生殖道 病灶 、感染、凝血病變,或與懷孕有關的各種情形。
特別是,久治不癒的經期紊亂,是一種各年齡層女性都可能發生,且是非常普遍的婦科問題,但如果是癌癥導致的非月經期間的出血,要視癌癥的種類而定,若異常出血與癌癥有關, 子宮內膜癌 是最需要擔心的,因為在國內有逐年上升趨勢,且多與高油脂飲食習慣有關。
子宮內膜病變 易經期紊亂
吳銘斌醫師強調,早期在臺灣 子宮內膜癌 比卵巢癌少,不過近年來在飲食西化與生育減少的影響下, 子宮內膜癌 已有增加趨勢。形成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未有生育婦女、不孕或月經不順者、停經年齡延后者(大于52歲)、肥胖、糖尿病或高血壓者。
要注意的是, 子宮內膜癌 好發于婦女更年期及停經后,其腫瘤惡性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且90% 子宮內膜癌 患者,會合併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因此在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的情況下,若有更年期及停經后的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就應即時就診查明原因。
婦癌篩檢利器 子宮鏡 易診斷
尤其是面對婦癌篩檢,初步可以利用超音波檢查,而 子宮鏡 就像是子宮內視鏡,是近年來診斷 子宮內膜癌 的最新利器,因子宮內視鏡檢查不僅能確定病變的位置和范圍,而且能在內視鏡下做切片檢查,使得子宮內膜瘜肉、子宮內膜肌瘤及 子宮內膜癌 等,更易診斷確定。
子宮鏡 可分為診斷型及手術型,依材質又可分硬式及軟式。管徑小的軟式 子宮鏡 ,可以隨意彎曲,若病人可以接受,不需麻醉,不需住院,檢查后即可回家。而硬式的 子宮鏡 則需麻醉,以減輕病人的不適,同時可進行診斷及手術。
經期紊亂女性,應儘量少吃高脂肪食物與保持不過重身材,如過亂經超過2、3個月以上,且藥物治不好時,即應就醫診察以確立 病灶 。另建議女性,應每年固定接受子宮抹片檢查的同時,也可請醫師利用 子宮鏡 來內診,以利早期發現 病灶 ,遠離子宮癌前病變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