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有時也可以做為婦科疾病的參考標準,比如子宮肌瘤、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都可能表現出痛經癥狀。它雖不能直接對身體有益,可有時候卻也是婦科疾病的“警報器”。
一項針對婦女疼痛用藥的調查顯示,靠吃止痛藥解決疼痛問題的占了79%。這項針對14-25歲年輕女性所作的調查顯示,該年齡階段的女性中有高達88%的人有痛經、經期不準、腹脹、腰痛等困擾,其中最常見的為痛經。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女孩在每次來月經時服用止痛藥。
然而,婦科專家戴良圖卻認為,有些婦科疾病的發病前期有疼痛的先兆,僅靠止痛藥不光解決不了問題,更有可能延誤病情。有些專家甚至還指出,止痛藥更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后果。
痛經別亂吃止痛藥
對于能忍受的痛經,很多女性都會采用熱敷療法或者喝紅糖水來緩解,然而,一旦遭遇難以忍受的疼痛,止痛藥恐怕才是首選,也有女性擔心服用止痛藥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到底止痛藥該不該服?
其實,止痛藥也并非不能吃,原發性痛經不會疼很長時間,有時就是經期的第一天或第二天疼得厲害。這時,沒有必要咬著牙忍著,咨詢大夫后服用些安全的止痛藥不會有多大的副作用。但切忌不問病情就胡亂吃藥,或是長時間服用止痛藥。
痛經可預示哪些疾病
盆腔炎——下腹部疼痛和不育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癥狀,在月經期由于盆腔充血或因月經誘發炎癥急性發作,可引起腹痛加劇。患者多有不育及急性盆腔炎史盆腔檢查子宮多為后位,活動度差,甚至完全固定。
子宮肌瘤——痛經不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經期可因刺激子宮收縮而發生痙攣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結節狀突起。
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女性重度痛經的罪魁禍首,疼痛時間從一、兩天到持續整個經期,還有的嚴重病人在非月經期也會有癥狀,并且會有不同程度的性交痛,導致她們害怕及回避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