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指月經的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為一個月經的正常周期。月經周期計算的方法是從上一個月經第一天算起,28天后就是第二次月經期開始,但由于體質、年齡、氣候、地區和生活條件的不同,月經周期也會有所差異,在28天前后7天的范圍內,都屬正常范圍。月經期要注意衛生、防止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經期預測
月經周期實質上就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周期性功能變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每個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的變化可分為3個階段。
1、月經期歷時4-5天。由于血液中孕激素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同時由于子宮所產生的前列腺素共同導致螺旋動脈痙攣從而瓦解內膜的血液供應。這將引起內膜及其血管壞死脫落,如此造成的出血可將死掉的內膜沖入子宮腔內。另一方面,前列腺素的增多還可導致子宮肌層的收縮,這有助于血液和內膜從子宮腔排出,但也可引起伴隨經期出現的痛經。
2、增殖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卵泡期)歷時約10天,即月經周期第5-14天左右。此期是由于卵泡生長,分泌的雌激素愈來愈多,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從而對子宮內膜產生修復作用。因此,內膜逐漸生長增厚,子宮腺體也隨之生長。
3、分泌期就卵巢的變化而言又稱黃體期,歷時14天左右,即月經周期第15-28天。這期是由于上一期末,成熟的卵泡排卵后生成黃體,黃體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的結果。孕激素能使已增厚的子宮內膜中血管增生、充血,并使子宮腺體擴經彎曲而分泌粘液。這些內膜變化有利于受精卵著床(受孕)。假如這次月經周期中未受孕黃體就會由于得不到有關激素的支持作用而發生萎縮,從而停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當血液中這兩種性激素降到極低水平時,肥厚的子宮內膜由于失激素的支持而發生壞死,出血和脫落,從此開始進(月)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