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陰道滴蟲病時,宮頸細胞學有時可以出現核異質,且在宮頸癌患者的涂片中有時也有滴蟲存在,因此曾經有人懷疑陰道毛滴蟲有致癌作用。但后來又發現,這些細胞學的改變可以逆轉,當滴蟲性陰道炎治愈后6~12周,宮頸細胞學涂片可以轉為正常。
因此,關于生殖道滴蟲病是否能夠導致宮頸癌曾經有過異議。有的學者認為,滴蟲性陰道炎患者宮頸細胞學出現的核異質是因炎癥引起的,陰道滴蟲感染不會引起宮頸癌。
我國上海及江西對此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后明確指出,陰道滴蟲是引起宮頸癌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在全國第五屆宮頸癌學術會議上專家們提出,防治陰道滴蟲病對我國農村預防宮頸癌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