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一不小心變“乳腺癌”
來自開封的李女士,36歲,自述一年前無意中發現左乳房內側出現黃豆大小腫塊,被診斷為乳腺增生,因為平時并不疼痛,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并不在意,一直沒有進行進一步治療,但近來發現腫塊慢慢增大了。鄭州華山醫院乳腺大夫在詳細了解李女士的病情后,初步懷疑是乳腺癌。李女士聞言難以置信,又要求來自上海的知名乳腺專家浦勇順教授為其會診,最后在浦教授的勸說下進一步做了一系列檢查,結果被確診乳腺癌早期!
對此,鄭州華山醫院特邀專家浦教授指出,李女士被檢查出乳腺癌是不幸的,但又是萬幸的。因為她在乳腺癌早期被發現,還可以進行保乳術,在留住健康的同時,還保住了美麗的乳房。在臨床中有許多乳腺癌患者由于沒有及時發現,而不得不進行乳房切除,失去了女性獨有的美麗,更有甚者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浦教授進一步指出,乳腺增生惡變是引發乳腺癌的一個重要途徑。乳腺增生的癌變有一個三部曲:乳腺增生——囊性增生——乳腺癌。臨床顯示,患乳腺增生的婦女癌變的機會要比正常人高3~5倍。乳腺增生分為兩大類:早期為單純增生,晚期為囊性增生,III級的囊性增生會引起1/3乳腺的癌變,在乳腺增生時期,疾病要容易治療得多!
但讓人痛心的是臨床中大部分女性沒有做健康普查,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查到了問題,還是不以為意,或者靠自己的“想當然”治病,最后釀成悲劇。所以,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腫塊、疼痛、乳頭皴裂、內陷、抬高、偏斜、回縮、乳頭溢液,乳房皮膚出現紅腫、增厚、橘皮、外形不圓,隆起等異常癥狀時,應馬上接受專業診療,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才能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宮頸炎到宮頸癌,沒有痛覺的危險
宮頸癌被人們稱為“紅顏殺手”,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婦女死于此病,以25歲到45歲的婦女最為常見。王斌教授提醒廣大女性朋友,子宮頸癌雖然可怕,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多是因為宮頸炎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隨時間惡化而發生癌變的。而這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據統計,宮頸癌變患者幾乎100%有宮頸疾病史,其中宮頸糜爛與子宮頸癌有密切關系,宮頸糜爛患者的癌變率是常人的5~10倍!所以及時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中有很多女性朋友在婦檢中被查出患有宮頸糜爛后,經常一臉茫然地說:“怎么有病自己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平時也就是白帶稍微多一些。”王斌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這是因為宮頸上幾乎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宮頸有了問題,一般沒有明顯癥狀,所以子宮頸癌患者前期常常是沒有癥狀的,不易被發覺。另外由于傳統觀念,一些女性即使知道宮頸存在疾病,只要能忍受,也不去治療,造成了人為地拖延病情,等到有明顯癥狀時多已是中度、重度甚至惡化了,直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王斌教授進一步指出,子宮頸癌早期多無癥狀,有時甚至見宮頸光滑,尤其是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子宮頸癌的癥狀主要表現為:一、陰道流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后出血;二、陰道排液:患者常見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等,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排出;三、晚期癌的癥狀:根據病灶侵犯范圍出現繼發性癥狀。病灶波及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或直腸、坐骨神經時,常訴尿頻、尿急、肛門墜脹、大便秘結、里急后重、下肢腫痛等,嚴重時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最后引起尿毒癥。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發熱及全身衰竭。
所以要做到及早預防宮頸癌變的發生,就需要廣大女性提高預防意識,即使沒有特殊的癥狀也要定期做婦科普查,這樣可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及時診斷和治療,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并降低其死亡率。要特別留意宮頸癌的危險信號,一旦出現白帶增多,且伴有顏色或異味,外陰瘙癢并有灼熱感,腰酸及下腹部墜痛,性交疼痛和性交后出血等癥狀時,就應馬上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以便抑制糜爛惡化癌變,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