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女子一進入青春期就會有月經來潮。有的人在月經來潮前一周左右,會出現一種或多種生理、精神、行為方面的改變,表現有煩躁、易怒、抑郁、易激動、頭痛、眩暈失眠、胸悶乏力、乳房脹痛、腹脹下墜、浮腫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癥”。中醫則分別稱之為“經行頭痛”、“經行浮腫”、“經行乳痛”等,統稱為“月經前諸證”。它的發病率約占適齡婦女的40%。因為多數患者的癥狀,忍耐幾日,月經來潮后可自行緩解,又不便對別人講,所以往往不被重視。故多數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
其實,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發生與年齡、胎次、產次種族、文化水平及社會經濟狀況無肯定關系。輕者可以忍受,經后自行消失,但有少數人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或造成家庭矛盾的僅占2—10%,重癥者80%要用藥物治療。經前期緊張癥的發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與精神因素關系密切。所以,患病婦女在易出現癥狀的幾天內,應有意識地控制情緒,力求安靜,勞逸結合,盡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聽音樂、看小說、織毛衣等。轉移一下注意力。欲要發火時,做幾次深呼吸,調整一下情緒,便可平靜下來。同時也要給家屬,特別是男士們講清婦女的生理特點,得到一份理解,避免火上澆油,大部分人可以安全地度過月經前不適的這幾天。
中醫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并且很少有副作用。中成藥可用氣滯胃痛沖劑、加味逍遙丸、安神補心丸等治療。若見以肝郁氣滯癥狀為主的,如經前情緒不寧,坐臥不安、煩躁易怒、乳房作脹,經后癥狀逐漸減輕。月經量多,色紅經期提前。平時沉默寡言,胸肋脹悶,不思飲食,頭痛煩躁,失眠,口苦者。湯藥可用:
柴 胡10g 枳 殼10g 白 芍12g 當 歸10g
香 附10g 益母草10g 川芎10g 郁 金10g
川楝子9g 路路通10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w。經期前一周服藥7劑。連服3個月經周期。
若以氣滯血瘀為主的,可見頭痛失眠、煩躁乳脹,月經錯后,月經有血塊。平時常有胸助脹滿,小腹痛,行經不暢。叮用經驗方:
紅 花9g 黃 芩10g 當 歸10g 玄 參10g
香 附10g 益母草10g 生地黃12g 川牛膝12g
代赭石20g 珍珠母20g
經前一周開始服用,連服七天,每日2次 月經來潮后即停藥。一般2個月經周期即可見效。
社會上應普及婦科生理衛生知識及經期保健常識,尤其是在中學生的衛生宣傳更顯重要。若遇到經前期有癥狀者應先進行心理上的調整 消除緊張情緒,若不見效,癥狀嚴重者可用藥物治療。平時女子要注意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為人處事要心胸開朗,避免精神緊張。飲食起居要有規律,多食高蛋白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少進食鹽。還要指出的是,適齡婦女,尤其是患有經前期緊張癥的女同志,不要認為這是小毛病,一味忍耐 而使生活質量下降,必要時應向有關醫生咨詢,進行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