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經常看到一些有關女兒為了給父母治病、姐姐為了給弟弟妹妹治病、妹妹為了給哥哥姐姐治病,愿意“以身相許”的報道。而這些愿意通過“以身相許”給家人治病的好女孩、好姑娘,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
每當看到這些報道,心中就有說不出的酸楚。這些心地善良、老實本分的好女孩、好姑娘,寧可犧牲自己的幸福,寧可放棄自己的尊嚴,寧可忍受百般屈辱,也要挽救家人的生命,如此沉重的代價,有時甚至無法挽救、只能延長一些家人的生存時間。
這些苦澀的高尚、血染的品格,讓我們的心在流血,讓我們的心在顫抖。
說實在的,這些好女孩、好姑娘,如果能夠運氣好一些,所“委身”的人也是一個正直、正派、本分、厚道的人,那么,她們的“代價”還算值得。如果“委身”的是一位無賴、一位品格低下、道德敗壞的人,那么,她們的付出,實在代價太大太大。如果,如果她們因此而走上了更為屈辱、道德淪喪的路,那么,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代價問題了,而是社會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些具有高貴品格、高尚道德的女孩、姑娘,如果她們能夠順利地從大學畢業,如果她們能夠有一份適合她們的工作,我想,她們也一定會干得很出色,干得很成功。因為,她們的道德決定了她們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她們的品格決定了她們會兢業地從事自己的事業。
我們常說,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每一位社會公民享受平等的物質和生活待遇。經過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物質財富得到了較大的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然而,與經濟發展水平不想適應的是,社會公平也受到了較大的挑戰,社會貧富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特別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慈善事業等,沒有得到同步推進,可以說是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
在社會事業、社會救助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同時,這幾年,醫療衛生制度的改革又不成功,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十分混亂,“看病難”成為廣大群眾反映最為強烈、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小病拖著、大病等死、因病致窮的現象十分普遍,家庭中一旦有一位成員患了重病,有能力支撐的家庭非常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病輟學、因病輟工等現象也越來越多。“以身相許”救治親人也就十分自然。
面對這樣的情景,面對如此慘烈的現象,我們是否應該問一問,我們真的應該讓那么多的好女孩、好姑娘繼續“賣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