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左)與招聘人員交流
馮璐堅持穿特別的背心矯正體形
馮璐,重慶科技學院管理學院2003級學生,今年畢業,學的是財會專業。因為先天脊柱側彎,22歲的馮璐穿上平跟鞋只有1.38米。身高成了她求職難以逾越的“門檻”。
從去年10月至今,這位成績優秀、專業過硬、擁有眾多獲獎證書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依然無法找到工作。
除了自己的努力,馮璐的同學、老師、學校領導,甚至所在社區有關負責人都在想方設法幫她找工作。
馮璐沒有想到找份工作竟這么艱難。但為了生存,她表示,將繼續努力。
記者跟隨她找工作
一次一次遭拒絕
昨上午,聯英人才沙坪壩區市場
昨日上午9時27分,站在沙坪壩區賽博廣場通往聯英人才沙坪壩區市場的電梯上,隨著目標的不斷逼近,馮璐越發感到不安。
她告訴記者,即使已經習慣了人們異樣的眼光,也經歷多次被用工單位拒絕的尷尬,面對招聘現場如云的競爭對手和挑剔的招聘人員,她始終無法揮去內心的恐慌。
在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的招聘位前遲疑良久,馮璐澀澀地開口詢問:“老師,你們還需要財會人員嗎?”
確定還有機會后,馮璐強做鎮定地從滿臉“寫”著驚訝的招聘員手中接過求職申請表。排長隊等了十多分鐘,馮璐等到了交談機會,對她遞上的自薦書,對方連翻都未翻就還了回來,應聘同一崗位的求職者最少也有3-5分鐘的交談時間,但馮璐在不到1分鐘就被對方以“等候通知”婉拒。
在一家需要成本會計的機電設備公司前,看到馮璐的個頭,女招聘員竟忍不住掩面而笑。未曾看求職表,她以“需要有經驗的人員”為由欲讓馮璐知難而退,得到其有實習經驗的回答后,該招聘員又以工作地點太遠勸馮璐另謀職業。
面對馮璐“不怕遠”的決心,對方干脆答復“這份工作不適合你。”隨后,記者以求職者身份上前,該招聘員滿臉堆笑,對記者“工作地點有點遠”的問題,她解釋每天可回家,車費實報實銷。
馮璐不愿放棄任何機會,她在該人才市場仍“瘋狂”填寫了十多份求職表。
昨上午,解放碑華威人才市場
11時20分,在記者的陪同下,馮璐來到位于解放碑的華威人才市場。
沒想到,買門票時就遭遇尷尬。“小妹妹,你幫哪個買票喲?”售票員好奇地問。
得知面前身穿童裝、額頭別著卡通發夾、面相猶如小學生的女孩是為自己買入場票后,售票員的笑容突然僵硬了。馮璐感到尷尬和無奈。
一家飲食文化公司需要財務人員,馮璐想填張求職表。招聘員遞來表格,看了看馮璐,竟然索要回求職表,并說:“不好意思,你不適合我們公司。”受到突如其來的傷害,馮璐原地呆了足足1分鐘。
讓馮璐難過的事接踵而至。她轉到一家保險公司的招聘位前,剛提出是否還有崗位可應聘,對方竟極不耐煩連續答復“招滿了”,并伸出右手揮舞著示意馮璐快走。記者緊跟而上,該招聘人員立刻主動介紹:“我們有人管人員、銷售人員和售后服務人員,你都比較適合。”
略做心理調整后,馮璐開始瞄準不用露面的庫管、打字員等幕后崗位,但最終均因各種理由遭拒絕。
“我所尋找的全是符合對方條件的崗位,盡管都沒有身高限制,但只要看到我的個頭,都被拒絕了。”面對預料中的結果,馮璐坦言,雖然早有思想準備,但每當真正面對無法抗拒的現時,內心的失望和傷感仍然很大很重。
自己一直努力尋找
總是屢戰屢敗
從去年雙選會至今,馮璐回憶說,除未見面就遭受拒絕外,至少還經歷了十余次“面試”。
去年雙選會,受老師推薦,馮璐到一餐飲企業應聘財務工作。結果,直接拒絕錄用。
畢業前夕,馮璐的媽媽向沙坪壩一殘疾人企業遞交了馮璐的自薦書,待到她滿懷希望與該企業人事經理見面后,對方竟表示,對她的自強精神和專業成績表示欽佩,但身高問題在該廠實在難以勝任強大的工作壓力,即使是財務工作,其工作強度恐為其身體健康帶來麻煩。“這樣的回答牽強得有些滑稽,但現實狀況反映了我身高對于就業的絕對影響力。”
在苦苦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最讓馮璐刻骨銘心的是:從上月起,已經有3次相約一單位,但是都被爽約,至今仍無結果。該企業是一朋友為馮璐介紹的,聽說可以做自己的專業會計工作,馮璐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當我高興地走到公司樓下時,老板才稱有事在外,只有改天面試。”直到第3次與老板相約仍無緣見面后,“我開始擔心對方并不愿接納我,或許根本就沒有適合的崗位。”
就在馮璐放棄希望時,昨日,朋友又電話通知,該公司老板同意與她見面,馮璐說:“我想作用不大了。”
老師為她動用私交
全因身高卡殼
除自身的努力外,馮璐的老師、同學都在幫她找工作。
屢次被回絕,馮璐的輔導員陳文濤老師至今仍四處奔波為她推薦工作。陳老師說:“馮璐品學兼優,她也能通過自己的專長為企業和社會做貢獻,因為先天殘疾導致身材矮小就被拒之就業的大門之外,這對她既殘忍也不公平。”
在馮璐準備專升本的階段,陳老師已在悄悄著手為她打探就業狀況,甚至還找到開辦企業的一學生家長,希望能給馮璐提供一份工作,但沒有成功。
接著,陳老師發動包括自己的親戚朋友以及學生在內的所有私人關系,前后為馮璐聯系了五六家用人單位,最后無一例外都因為她的身高問題卡殼。
實際上,至今除馮璐外,陳老師的學生幾乎都已明確了工作意向,面對馮璐的特殊情況,她既著急,又不敢實情相告。“但愿在我的堅持下,會收到某一單位正式錄用馮璐的好消息。”
該學院2005級輔導員屈梁老師——僅因授課認識馮璐,加之陳老師的委托,現在也加入到為馮璐找工作的隊伍。屈老師向自己的學生、現辦企業的老板推薦了馮璐,或許是因為人情,對方接受了屈老師的建議,但尚未見面。但是,馮璐一報出自己確切的身高,對方總會在停頓數秒后,婉言回絕了她預約見面的請求。
重慶科技學院的黨委副書記郭慶因為收集畢業生代表留言偶然與馮璐相識,隨后,這位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也在利用自己的關系為馮璐找工作。
社區出面積極想法
依然沒有著落
馮璐所在的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石碾盤社區也在為她想辦法。
昨日,石碾盤社區副主任明長珍說:“我們收集了馮璐的資料后,也正在努力通過多方渠道希望為她解決就業問題。”
明長珍告訴記者,馮璐畢業前,社區就將其實際情況和就業援助申請遞交到了當地殘聯,但至今仍沒有回復。上月,該社區又向上級申請錄用馮璐為社區的助殘員,結果又因該崗位工作人員必須25歲以上的硬條件被擱淺。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會繼續為她的就業問題進行幫扶。”明長珍說。
為了生存,馮璐說,她將繼續找工作。
人物檔案
馮璐在重慶科技學院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今年以全校第五的名次成功專升本。因為昂貴的學費和兩年后同樣面臨就業的問題,馮璐決定直接畢業找工作。但是,嚴峻的現實讓她喘不過氣來。
馮璐說:“我能走到今天,并且學得一技之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出生不久,她被眾多醫院確診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俗稱駝背)。從此,馮璐開始了與眾不同的人生路:從4歲開始,每天穿用于矯正背部體形的特制“鐵”背心,由于無法透風,夏天頸部和背部皮膚被汗水浸泡得大面積潰爛。
穿上“鐵”背心行動不便,童年的馮璐沒有與小伙伴嬉戲的機會,甚至連奔跑、跳躍都無法嘗試。看到父母因為自己離婚,面對殘疾遭受無數白眼、嘲諷和歧視,馮璐在一次次痛哭后愈加堅定,“正常人能做的,我一定要做到,還要比他們做得更好。”馮璐采用“笨鳥先飛”的方式,比別人早起晚睡、少玩多學。
馮璐如何
才能找到工作
沙坪壩區就業局就業指導科科長、就業指導師謝陽昨日就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馮璐的情況的確很特殊,不得不承認,在就業路上她必須具有比正常的大學畢業生更多的毅力和忍耐。”
謝陽說,目前的就業環境對一般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都極為困難,馮璐的自身條件決定她的求職路將更坎坷。
對此,謝陽提出三點建議:首先,自身有所缺陷的學生,應盡量以具有獨立操作性且不涉及企業命脈、商業機密為主的專業,如中文、計算機等;其次,在敲開就業大門前,應做好充分的就職分析,最好是將普遍吸納殘疾人的民政企業作為首選,這樣,可以較順利、快速找到工作;第三,遵循先就業再擇業的“游戲”規則。“因為崗位并不是專門空缺的,只有先進入,再等待,才有走向成功的可能。”
解放碑華威人才市場的工作人員則建議,馮璐應盡量避免到服務業應聘,這一需要拋頭露面的特殊行業因為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性質,她可能在初試階段就會遭淘汰。
該人士坦言,馮璐更應集中選擇中小企業,這類企業更看重員工的能力而非外貌。
編后語
馮璐的遭遇讓人不安:可以說,她遭遇了“身高歧視”。一直以來,人們呼吁錄用人才講究能力而非外在相貌或身高,但實際并非如此。現在,正值不少大學生忙于找工作的時候,我們呼吁用人單位拋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