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繪制了一份“關系”地圖,來描摹它的雙面性:一方面關系會帶來熱情、共鳴、親密、分享、接納、著迷與上癮,另一面也會帶來依賴、憤怒、嫉妒、哀傷、冷漠、厭煩和彼此控制。在親密關系的初期,人都有迫切的控制欲望。越控制,就越覺得有安全感。可是如果這種控制欲過強最終會破壞關系。
一位與妻子離婚的丈夫說,離婚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她讓我毫無保留地把過去的一切都說清楚。為了讓她放心,我做了徹底的坦白。可是從那以后,我感覺自己好像成了一個透明的空箱子,毫無自我可言,越來越不自在,最后只好選擇離婚。
顯然,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一切都無所保留地袒露時,正是他與別人失去心理距離之時,這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因而離婚對這位丈夫來說是逃避,也是自我保護。
夫妻間坦誠相待,開誠布公是應該的,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遮無擋地把什么事情都告訴對方。肚量再大的人,對愛人的情史、緋聞也會產生醋意。所以,將過去個人婚戀隱私對現在的愛人“坦白交代”并非良策,留些個人隱私,反倒是明智選擇。
夫妻在生活中需“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也意味著各自擁有一些獨處時間。因為人類有一種基本需求,即個人的某些部分不能總與人分享。
在一次中國畫展上,一個男人仔細端詳著一幅畫。過了一會兒,他奇怪地問妻子: “為什么畫家只畫了一棵樹,一根樹枝和一只鳥?”妻子說: “因為如果畫家把整個畫布都填滿了,那鳥就沒處飛了。”同那只鳥兒一樣,我們每個人也需要一定的空間伸展翅膀。
有位朋友每次將大茶杯的茶水往小茶杯里倒時,總要灑出來一些,即便將茶杯口緊緊貼在杯壁,也要灑出一點來。某次友人來訪,朋友像往常一樣倒水。朋友笑道:把茶杯抬高,拉大距離,讓水飛落杯中。依言一試,果真一點水也沒灑在外面。可見適當拉開一段距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同理,美麗的愛情,持久的友情,綿綿的親情,也需要拉開距離。
但保持一定距離并不意味著彼此疏遠。這只是說,彼此應該有獨處之地和獨處之時,好獨自考慮一些問題或休息。例如,我的鄰居王紅過去丈夫下班一回家,就滔滔不絕地向他說個不停。最后丈夫忍不住說,他整天都在辦公室聽別人匯報工作,下班后很想獨自呆一會兒。現在,丈夫下班后,王紅會獨自去散步或在書房里看看書,讓他有時間獨自放松放松。那以后,王紅的丈夫反而會主動來找她!
所以,夫妻親密要有度,不論是空間距離或者心靈距離的不適度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過度的親密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會讓對方感覺壓抑而逃避,影響夫妻關系。
當然,前述案例中的妻子對丈夫的偷聽、盤問甚至暗中跟蹤更不可取,這不僅是距離太近的問題,還有對丈夫的不信任和猜疑心理在作怪。
總之,夫妻之間,留一點自由回旋的余地,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會讓婚姻更加和諧與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