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陰道很脆弱,很容易受到感染患上炎癥,陰道炎對女性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它很難根治,容易反復發作,那么到底有哪些炎癥威脅著女性陰道呢?那么我們又怎樣去應對這些威脅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陰道的七大威脅。
陰道很脆弱 易受七種病“威脅”
1、霉菌陰道炎
這種陰道炎是由致病原——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發生于長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及孕婦身上,傳染途徑主要是性交、洗浴或接觸被污染的衣物感染等。主要癥狀為有豆腐渣樣白帶及外陰瘙癢。
2、孕期陰道炎
女性在懷孕之前最好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患有陰道炎,如果有的話,應徹底治療后再懷孕。因為霉菌還會在產道里感染胎兒,使新生兒患上一種叫“鵝口瘡”的疾病。所以,孕婦治療陰道炎要徹底,以防分娩時產道的霉菌侵襲胎兒。
3、滴蟲陰道炎
這種陰道炎是由致病原——陰道毛滴蟲所引起的,通過性交傳播或間接傳播,主要癥狀為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白帶變為淡黃色泡沫狀,嚴重時白帶可混有血液或兼有灼熱感、性交痛。伴有尿道感染時可有尿頻、尿痛或血尿。
4、淋菌性陰道炎
這種陰道炎是由致病原——淋病雙球菌引起,可通過不潔或混亂的性交而傳播。也有少數人因借穿感染淋球菌的泳衣或通過淋球菌污染的浴缸、坐便等間接傳染。其癥狀為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白帶,陰道口紅腫疼痛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婦科炎癥,有10%~20%的此類患者可出現不孕或宮外孕。
5、幼女陰道炎
此病多見于穿開襠褲的小女孩。發病原因是女孩在玩耍時坐在地上,或將手指直接捅進陰道,或往陰道里置放異物,致使外陰、陰道受污染,誘發陰道炎。主要癥狀為外陰紅腫、陰道內流水樣分泌物、陰道灼痛或劇痛難忍。
6、老年性陰道炎
此類陰道炎是絕經后婦女的常見病,絕經后的婦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導致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病菌趁機入侵繁殖引起陰道炎。其表現是外陰瘙癢或有灼熱感,嚴重時可有尿頻、尿痛、陰道分泌物增多且呈淡黃色,或有血性膿樣白帶,并伴有臭味等癥狀。
7、加特納菌性陰道炎
這種陰道炎是由致病原——加特納桿菌引起,可通過性交傳染,在性關系混亂的人群中,加特納菌性陰道炎流行率較高。患者在急性期可表現為白帶增多,有魚腥或氨的臭味,外陰潮濕不適,常伴有陰道灼熱感、性交痛及外陰瘙癢。
女性如何預防陰道炎?
1、放棄濫用抗生素:咳嗽、發燒、頭痛,就吃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可能抑制部分有益菌群,霉菌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2、單獨清洗內褲:霉菌可以在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內等地方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癬、灰指甲等,就容易造成霉菌交叉感染。因此,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洗哦。
3、正確清洗外陰:女性糖尿病人陰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注意清洗外陰,選用PH4弱酸性女性護理液。
4、精神調理
陰道炎患者應穩定情緒,怕養性情,并根據患者的性格和發病誘因進行心理治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及時治療生殖器官各種炎癥。
5、運動調理
(1)非特異性陰道炎: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積極治療致病的原因,如陰道損傷、盆腔炎、子宮出血等,減少病原菌的生長繁殖。
(2)霉菌性陰道炎:注意合理應用廣譜抗生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皮膚及外陰清潔。陰道霉菌常與其他部位的霉菌病菌并存或交叉感染,如皮膚瘙癢而用手搔抓則使指甲帶有霉菌;肛門周圍瘙癢的患者,可能有腸道感染霉菌。本病還可通過性生活感染,故 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必要時夫婦同時進行診治。
(3)滴蟲性陰道炎:毛滴蟲能在冰凍及干燥過程中維持一定的生活力,同時在不同濃度的肥皂水中亦具有相當頑強的抵抗力,很容易被傳播。第一、必須消滅傳染源。定期普查普治,對毛滴蟲患者的愛人也要進行診治。第二、杜絕傳染途徑。提倡淋浴,改坐式便所為蹲式,不租用游泳衣褲及毛巾等。
陰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種陰道粘膜炎性疾病的總稱。在正常生理狀態,陰道的組織解剖學及生物化學特點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襲。如果遭到破壞,則病原菌即可趁機而入,借種種因素,導致陰道炎癥。如果患有陰道炎較為嚴重的女性應到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