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印象中,生病的人穿著藍條子的肥大病員服,面色萎黃地躺在白被子底下,虛弱如營養不良的蒲公英。電視上是這么演的,去病房探視也會?吹竭@么一幕。有許多病人擅長作秀,本來在病房里踱步的,得知有人來探望,便立即爬上床去,做出一副不勝虛弱的架勢。要不,怎么像個病人?
就像男人在一起會談論女人一樣,病人們的話題離不開醫生和護士。比如哪個醫生脾氣好,哪個說話噪,哪個護士長得討人喜,哪個打針不痛。當然說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病,互相交流切磋,像乞丐珍愛身上的虱子那樣,三番五次地提起來,因為除了它沒有更好的寄托。
一尿毒癥李姓病人,三十六七歲,先是在泌尿內科后來隔三岔五到腹透中心透析。大把的錢花進去,白手起家的廠子倒閉了,又借了一屁股債。最初如花似玉的妻子常領了女兒來看他。他先是愁眉苦臉地嘆氣,每次透析都吆喝活夠了,他媽的,簡直夠了。后來,他每天做完治療就出去閑逛,腰上別著透析袋,無視醫生忠告買了啤酒燒雞坐在臺階上,玩世不恭地大吃大喝。原先很英俊的一個人,臉色黑黃眼神絕望,讓人看著哀痛,可他在那里無視眾人好奇目光,拎著酒瓶子喝一口酒然后大口撕啃一塊雞腿,頗有些灑脫不羈的魏晉名士風范。多少有些游戲人生的意味,這或許是生病才步入的境界,那樣絕望沒有前途的病。最后妻子也不來了。不經過大起大落的人是很難領略人生真諦的,可是你全都參悟了又怎樣?就仿佛學了一身武藝卻不再有用武之地,很有些英雄末路的悲涼的。
小病小災里的人就有意思得多。大的遭際可以讓人震撼,而平凡人的小悲小喜就值得揣摩推敲。因為他們的生活只是拐了小小的一個彎還會一如既往地延續下去。一個做了闌尾手術的女子,二十多歲,陪床的男友和她相擁而臥。吃飯的時候將菜夾到她嘴里,她會撅著嘴,不嘛不嘛,嬌滴滴的語氣蓄滿炫耀。一個退休阿姨不堪忍受索性要求調了房間。
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男友用臉盆端來水她擦臉,然后化妝,描眉,涂鮮艷的口紅,即使躺下也要有千般的豐姿。這樣有雅興愛美的人,恐怕也只有女人,更準確地說是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多少讓人感覺有些變態。或許她忘了那些病人是沒有閑情雅致去欣賞的,而能憐惜她的人,即使她不化妝愛也不會衰減的。而在醫生眼里,再美,也是一個病人。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周姓胃癌病人,四十多歲,是一私企老板,還兼有乙肝陽性。可就是這樣一個黑瘦多病的男人,兩個嬌艷女子左擁右抱極盡纏綿。護士不好意思去打針,最后主任出面婉言相勸:老周啊,你現在身體……需要休息,要不讓她們先回去一個……而仍奔波在相親路上的小劉醫生則咬牙切齒:短缺的美色資源被不平等瓜分。男女之間的事真是微妙啊,豈是我等平庸凡俗能看透的?
俗話說,久病成醫。一肝癌病人意志非凡,挺過了一道道生死關口,住院就像回家一樣順暢,對醫護人員的職務職稱習性軼事倒背如流,哪個新來的,他比主任護士長還清楚。查房時主治醫師經常以他為例給帶教實習生講解,他滿面厭倦,不好使出來。有次一個實習生乍著膽子敲擊他的肋下,他滿臉鄙夷:敲錯了,那是腎區。將那男孩打擊得夠嗆,再也沒有勇氣踏進他病房一步。五年本科苦讀,還不如一個病人,屈辱啊,據說男孩以后發憤圖強,夜夜懸燈奮斗到上海讀研究生去了。
一老太太住院后,一少婦送來煲好的營養粥,放下飯缽,隔著很遠,看老太吃完,用手帕捂了鼻子說病房里味道難聞。大家紛紛揣測,一定不是女兒。后來一問,果然是兒媳。世事如果老是這樣毫無懸念,也讓人覺得困頓乏味無趣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