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高血壓、骨質疏松、老年癡呆……這些常見的老人病有多少人會與女性更年期保健聯系在一起呢?中山大學婦科主任楊冬梓博士在一項調查中發現,50歲的人群中,男女發生冠心病的比率為10:1~16:1,女性發病率較低。但一旦女性過了50歲,冠心病的男女發病率則改變為3:1,女性患者比例明顯升高。楊博士指出,女性不懂更年期保健是很容易誘發各種老年病的。
學歷越高越懂更年期保健
廣州市民陳女士50歲剛過,她老是覺得身上潮潮的,動不動就是一身汗,有時候一天得換幾次衣服;出現了尿急、尿痛這樣的泌尿系統感染癥狀,去檢查卻又發現根本沒有感染。陳女士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渾身上下莫名其妙的不適使她心情極度煩躁,動不動就想發火。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王女士才恢復正常生活。
其實像陳女士這樣,有明顯癥狀才去治療的更年期女性不在少數。從1998年7月~2000年7月兩年間,楊冬梓博士對503名來到更年期門診咨詢或檢查的病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前來求診的病人有76%是小于54歲,95.5%受過大學或高中教育,79.4%為白領階層。
楊博士稱,這表示主動尋求更年期和更年期后保健的中國婦女仍以教育水平較高、經濟狀況較好或有癥狀者為主,而傳統的中國婦女大多認為更年期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而不必加以干涉。殊不知,如果你能在更年期初期就注意預防保健,在醫生幫助下安全度過更年期綜合癥,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疾病和減輕癥狀,更可能推遲老年疾病到來。
傳統療法最多只能用5年
很多人對于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存在著這樣的誤區:不少基層醫生為女病人使用“更年期雌激素綜合治療”一用就是10年8年;而且由于雌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的皮膚和減少皺紋,有讓人“越變越年輕”的功效,以致有些女性甚至把這些雌激素當做“回春藥”。
但是,有專門研究女性更年期保健的專家指出,這種傳統更年期綜合癥療法的使用最長不宜超過5年。原因是,這種療法對子宮內膜和乳腺都有副作用,長期使用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其實,現在在國際上提倡對女性更年期的藥物治療主要側重于減少骨質中鈣的丟失和降低血脂,這兩者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和心血管等老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