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改變是婦女進入更年期的重要標志之一。70%的婦女進入更年期后會發生月經紊亂。此時排卵率明顯下降,月經從規律變為不規律,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最后月經停止稱絕經。 據統計,婦女在40-50歲時月經不規律為16-30%;45歲以后約為30-51%。部分婦女經量減少或經期縮短,部分婦女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絕經前婦女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除器質性病變外,主要為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更年期出血70-80%為功能性出血,約90%的出血不是由于惡性腫瘤引起的。一般從卵巢功能衰退至月經停止,月經變化的情況有三種:
稀發月經:月經周期間隔時間長,表現為間歇性閉經。由正常20-30天變為2-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行經一次。經量可正常或較前減少,間隔時間逐漸延長到4-5個月或半年才行經一次,以后則完全停止。
月經周期紊亂:有的婦女月經周期不規則,從正常的月經周期變為不定期的陰道出血;有時經期延長或持續性陰道出血,淋漓不斷達1-2個月不止;也可發生大量陰道出血如血崩,病人可發生貧血,面包萎黃,全身乏力,心慌,氣短。嚴重者血紅蛋白可明顯降低。有的反復出血,一般經1-2年,月經即完全停止。
突然絕經:少數婦女過去月經周期及經期一直正常,現在突然絕經;也有的周期正常,僅有幾次月經量逐漸減少,以后月經突然停止。另一部分人表現為停經一段時間后,發生子宮出血,持續2-4周,血量多少、持續時間長短與雌激素作用持續時間及撤退速度有關。
更年期婦女停經1年可確定為絕經。停經1年后發生子宮出血者稱為絕經后出血。 月經紊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不能按期排卵,逐漸地不排卵而引起性激素變化所致。婦女絕經年齡與絕經方式很不相同。月經紊亂雖是更年期婦女的生理變化之一,但又是多種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癥狀之一,因此更年期婦女出現月經紊亂應及早就醫,并定期作婦科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及時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