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謝女士,兩年多前出現了月經不調,不僅經量多,有血塊,而且出血時間長,常常十天半個月都干凈不了,需要服藥才能勉強止血。可是月經才干凈沒多久,下一個“大潮汛”又洶涌而至了,為此謝女士已經出現了較嚴重的貧血。這兩年中,謝女士為此做過兩次診斷性刮宮術,兩次診刮報告均為子宮內膜簡單型增生過長。當時醫生曾建議她選用性激素治療,可她連連搖頭拒絕,聲稱已經和某醫院的一位中醫師聯系好了,準備采用中醫中藥治療。一周前,面色蒼白的她因月經半個多月尚未干凈,服用中藥及止血藥等都沒有效果,又一次來到醫院就診,只得無奈地第三次接受診刮手術。術前詢問其拒絕性激素治療的原因,原來她是顧慮性激素的副作用,怕致癌。
子宮內膜簡單型增生過長,是一種因卵巢功能減退而出現的更年期月經紊亂,醫學上將這種月經紊亂稱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為無排卵型功血。通常,育齡婦女卵巢內的成熟卵泡,排卵后形成黃體,黃體細胞分泌雌、孕兩種激素。孕激素促使已經增生的子宮內膜改變,并限制子宮內膜繼續增生、增厚,將內膜厚度維持在10~12毫米,月經量也控制在50~80毫升。排卵后,若卵子未能受孕,卵巢黃體就會在排卵后14天左右萎縮,隨之體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了性激素的支持,就發生壞死、脫落,月經來潮。卵巢黃體猶如月經周期的定時器,所以,她們的月經周期一般是維持在28~30天這個范圍內。而更年期婦女則不然,她們的卵泡在卵巢內“庫存”時間太久,大多存在質量缺陷,已經不能發育成熟,更難以排卵,但仍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由于失去了卵巢黃體——月經的定時器調控,卵泡發育出現混亂,一批卵泡尚未萎縮,另一批卻急不可待地超前發育了,同樣,在第二批卵泡萎縮前,第三批又急匆匆趕了上來。一批批卵泡的前赴后繼的發育,導致體內雌激素持續存在,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子宮內膜也越長越厚。一旦體內雌激素水平出現波動,就會引起子宮內膜剝脫、出血。由于子宮內膜過厚,所以,更年期功血的出血量大多很多。更年期功血的另一個特點是出血時間長,常常超過10天,甚至二三十天都不停止。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動使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出血,但下一批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促使這部分內膜得以修復、增生,同時,其他部分內膜又出現脫落、出血,子宮內膜就是這樣一邊脫落,出血,一邊又在修復增生,不斷循環,因此,出血時間長,往往需要醫生介入,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后才得以止血。如果治療后,沒有采取必要的孕激素治療以調控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要不了多久,又將再次出現更年期功血。子宮反復出血,容易引起繼發性貧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從預防子宮反復出血引發繼發性貧血,確保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出發,選用孕激素治療是必要的。
其次,再來看看更年期功血是怎樣一種疾病。更年期功血是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種內分泌失調性疾病,它可以引起子宮內膜增生性的病理改變,如子宮內膜增生、簡單型增生過長、復雜型增生過長以及非典型增生過長。這是單一雌激素對子宮內膜長期作用的病理性結果,并由子宮內膜增生逐步向前發展。子宮內膜增生、簡單型增生過長是子宮內膜的良性病變,復雜型增生過長與非典型增生過長則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非典型增生過長再向前跨一步就是子宮內膜癌了。假如,能合理地長時間地給予適量孕激素,阻止子宮內膜無休止地瘋狂增生,就有可能阻止以上病理改變的發生,當然,也就有可能遠離子宮內膜癌。從預防子宮內膜癌的角度出發,選用孕激素治療也是理所當然的。
選用什么孕激素?孕激素會不會對患者健康帶來新的損害?
這是許多更年期功血患者所共同關注的問題。選用哪種孕激素?原則上任何一種孕激素均可選用,其中,最好是天然黃體酮,但天然黃體酮需要肌內注射,長期肌注既不現實,也不易為患者所接受,所以,通常不予考慮。其次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如甲羥孕酮(又稱安宮黃體酮)、炔諾酮(又稱婦康片)、甲地孕酮(又稱婦寧片),這三種人工合成孕激素中,以甲羥孕酮最接近天然孕激素,所以使用最普遍。甲羥孕酮雖也屬于性激素,但與雌激素相比較安全,不會像雌激素那樣引發激素依賴性腫瘤,在常規劑量下也不會出現肥胖、水腫等不良反應,所以,可以放心使用。當然,甲羥孕酮也和其他藥物一樣,肝、腎功能異常者應忌用。長期應用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一旦發現肝功能異常應及時就醫,停用。
更年期功血患者怎樣使用甲羥孕酮呢?
通常的服用方法為:從月經來潮日算起,到第15日開始,口服甲羥孕酮6~8毫克(3~4片),每日服用一次,連續不間斷服用10天后停藥,一般停藥后3~7日月經來潮。服用甲羥孕酮后的月經。通常30天左右一潮,3~7天間干凈,經量適中。所以,只要按規定服用甲羥孕酮,停藥后的月經接近正常月經。這種補充孕激素的治療方法需長期堅持,一旦中斷,更年期功血有可能又會找上身。倘若,停藥后,月經不再來潮,可能是進入了絕經期,可到醫院就診以確定之。一旦醫生確診為絕經,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服用甲羥孕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