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估是否要吃健康食品時,當然是要去找對這方面有研究的醫生討論。其實現在國內外的婦產科醫生對另類療法,多抱持開放與學習的態度,因為面對病人不斷的詢問與需要,不得不跟上腳步。
像美國醫學學會和州際醫學理事會聯盟就鼓勵醫生,不僅要學習另類療法,也要多和自己的病人討論,所以,現在的病人也需要告知醫生,自己嘗試了哪些另類療法。
2、了解產品的副作用及與其它藥物的交互作用
除了請醫生評估自己的情況,應該有什么治療與改善方法之外,也要很清楚自己所吃的產品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或是和其它藥物有交互作用。比如說,黑升麻可能會帶來腸胃的不適,自己是否能忍受。卡乏椒可能帶來肝衰竭,就應避免。而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則應避免使用月見草油和紅花苜蓿的產品,月見草油和紅花苜蓿也不能同時使用。
3、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大廠產品
選購時一定要買來路統一、有清楚標簽的產品,看看有效成分的標示和內容是否相符,注意廠商的使用與制造質量,以確保保健的效果,而且這些產品的價格應該在合理范圍,不應該是驚人的貴。
4、短期使用定期追蹤
誠如前面所述,現在西方國家對這些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與研究,多半是短時間的,半年到一年之間,所以長期使用會產生哪些副作用,目前還未知。所以,最保險的做法是短期使用,緩解癥狀就好,別長期依賴。
如果能定期評估更好,因為如果發現有什么傷害,可立即停止使用,將傷害減到最小。
5、有沒有效自己最清楚
不可否認,這些健康食品對某些人很有效,但對某些人卻沒甩,個別差異很大,但經過口口相傳的力量,又會被渲染得很神奇,到底該不該吃,怎么判斷比較好?
專家建議,可在使用10天之后,看看癥狀是否有改善,比如說,臉潮紅的現象有沒有好一點,如果超過兩個星期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就不要再勉強自己傻傻地吃。
另一個可觀察的指標是:精神、體力和情緒有沒有變好?睡得好不好健康狀況有沒有整體的改善?如果癥狀還是存在,但整體向正面發展,那表示還有改善的跡象,值得繼續使用。
從正確的診斷評估,到小心謹慎地使用,這樣吃才能確保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