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仰臥起坐、按摩小腿,都可助消化
平日多做運動、按摩,可加強脾氣的運作與功能,仰臥起坐就是很好的運動之一,只要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做約20~24次左右,長期下來就能看到效果。此外,也可利用按摩的方式幫助腸胃的蠕動與消化,作法為仰躺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以手掌輕輕旋轉按摩約10~20次,或可以按摩膻中穴與下丹田,對脾氣的運作就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按摩小腿也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小腿集中了不少脾胃經的穴位,如足三里、陰陵泉等,只要每天睡前將小腿從上到下順序按摩約3次,就會覺得通體舒暢。不過,千萬別在吃飽時或饑餓時按壓,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5 保持居住環境干爽
脾喜歡干燥不喜歡潮濕,因為太潮濕的環境會傷害脾氣,使其無法正常運作,尤其長夏炎熱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再加上流汗、淋雨或居住環境潮濕等,就會傷害陽氣,反映在肌膚關節上,就會導致濕疹皮膚病變等,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建議調整為40~60%左右。
此外,為了保持體內的陽氣,也不能過于避熱趨涼、一直吹冷氣,以防冷氣病的產生;更要小心腹部著涼,以免濕氣侵入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變差。
專家總結:脾失調的3大類型及推薦藥方
消化功能失調︱脾氣虛
【癥狀】食欲不振、吃完飯后肚子脹、大便很稀、小便不順暢、身體浮腫、倦怠、臉色蠟黃等。
【疾病】慢性腸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腸功能障礙。
【常用中藥及藥方】黨參、茯苓、白術;處方為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
消化機能退化︱中氣下陷
【癥狀】眩暈、頭暈、臉色泛黃、視力模糊、精神倦怠、大便很稀、頻尿、吃得少等。
【疾病】子宮下垂、胃下垂、脫肛。
【常用中藥及藥方】黃耆、升麻、炙甘草;中藥處方為升陷湯、補中益氣湯。
脾臟循環功能不良︱脾不統血
【癥狀】臉色蒼白、吃得少、容易疲倦、胸悶呼吸不順、懶洋洋不愛說話、流鼻血、大便出血、皮膚出現紫斑、月經經血過多等。
【疾病】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痔瘡出血、靜脈出血、血友病等。
【常用中藥及藥方】黃耆、當歸、龍眼肉;處方為歸脾湯、芎歸膠艾湯。
脾為后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對脾的保健不管是去女性的身體健康還是自身的包養都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