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解釋是說,啤酒中的酒精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會跟尿酸競爭排出途徑,影響了尿酸的排泄。這種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不過,不僅僅是啤酒和海鮮,吃了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再喝酒,理論上都會導致這樣的后果。酒精本來就是增加痛風風險的重要因素,跟吃不吃海鮮沒有什么關系。
對痛風病人來說,喝酒吃海鮮(或者各種肉和動物內臟),都可能加劇癥狀。200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者對幾萬人進行了長達12 年的追蹤,在此期間發現了幾百個痛風病例。研究者把這幾萬人按照日常飲食中肉或者海鮮的量平均分成五組。對比他們的飲食習慣發現,吃肉或者海鮮最多的那一組人,比吃得最少的那一組人,痛風發生率大概高50%。對于健康者而言,考慮到痛風的發生率本來也不算高,吃肉或者海鮮對痛風的影響,大致跟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對某些癌癥風險的影響相當———飲酒的影響也與此類似。
那么,吃海鮮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喝啤酒呢?對于本來有痛風癥狀的人,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是應該避免的,海鮮只是其中一類(甚至都不是嘌呤含量最高的);任何酒精飲料更應該避免,啤酒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對健康者來說,這就完全取決于你在口腹之欲與健康之間的權衡了:如果要“絕對安全”,那么比海鮮嘌呤含量高的動物內臟,以及含量與海鮮差不多的各種肉,都不應該吃;而喝酒,本來就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跟吃不吃海鮮無關———在增加痛風的風險之外,它還有許多其他的不良影響。吃海鮮喝啤酒,確實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不過跟平常的喝酒吃肉相比,這一風險并不見得更大。
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必須遠離飲食誤區。改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一起為我們的健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