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是我們一年四季都經常能吃到的菜,說起來并不新鮮,但是白菜真正吃香的季節是在冬季,尤其是在非常寒冷的北方地區,白菜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白菜火鍋、白菜餃子等等都是大家非常喜歡的食物。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菘”便是大白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解釋之:“菘性凌冬晚調,四時常見,有菘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如今白菜已是對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葉用蔬菜之通稱,形態品系亦趨向多元化。
白菜的種類
大白菜
◆膠州大白菜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因產于山東省膠州市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膠州大白菜以汁白、味鮮甜、纖維少、營養豐富、產量高等特點而馳名中外,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豐富,且耐儲存。
◆青麻葉(天津綠)
以天津為代表的大運河沿岸有三四百年種植歷史的青麻葉(天津綠),這種白菜綠色菜葉較多,幫薄,纖維少,葉肉柔嫩!鹅o海縣志》中曾寫道,“昔周 (南朝齊人)稱鄉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運河沿岸產者最良。”
◆ 黃芽白
天氣愈冷,留存過冬的蔬菜里必然少不了黃芽白。傳統正宗的黃芽白乃是將白菜栽培于不見天光的地窖里而得,所得的脆嫩清柔又不同于一般白菜。《廣群芳譜》即記之:“北方多入窖內,不見風日。長出苗葉,皆嫩黃色,脆美無比,謂之黃芽,乃白菜別種。”光緒年間的《津門紀略》,更是對黃芽白的味道大為贊揚,稱之為“黃芽白菜,勝于江南冬筍者,以其百吃不厭也。”故而黃芽白又有“北筍”之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