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遭遇壓力時,我會先嘗試找出解決方法,分析問題所在,如果沒有能力解決時,我就不再管它,為自己找一些法子來放下牽掛,比如打坐。莫文蔚:每天用2個小時泡澡,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享受沐浴的樂趣。
2009年9月15日,廣東東莞市某學校13歲女孩從宿舍窗戶縱身一跳,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已經是發生在東莞校園內的第三起學生自殺事件。這三起事件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如今的中學生在新學年里究竟面臨著哪些困惑和壓力,他們究竟該如何去面對和化解?這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大事。
心理調查數據讓人不安
半個月內,連續3名中學生跳樓自殺,這并非偶然事件。很多心理專家稱,現在的中學生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壓力,這個說法不是危言聳聽,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深圳市和長沙市分別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了調查,其結果讓人非常不安。
深圳市靈通心理科學研究所在調查了1106名中學生后發現,有近2成有心理問題,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依次是:恐怖傾向(7.37%)、沖動傾向(4.05%)、學習焦慮(3.31%)、對人焦慮(2.76%)、自責傾向(2.76%)、過敏傾向(2.03%)、孤獨傾向(0.74%)。
根據長沙市疾控中心8日發布的數據,2008年,在長沙市9所高中的1736名學生當中,有13.7%在調查前12個月內產生過自殺意念。其中,還有2.9%的高中生自殺未遂。
本報調查:學生壓力多因成績而起
“只要不考試,我還可以過得輕松一些。”河南省沁陽市一中高一學生馬嘉強說,每次考試之后,他都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白眼,“老師自然是不愿多看我一眼,我媽的心情也會隨著我的成績好壞出現一系列反應,考試一落到后幾名,她連做飯都提不起心勁兒了。”馬嘉強說,一般考試后的半個月,他會放棄一切課外活動,籃球不敢打了,足球也不敢踢了,因為覺得考得不好還玩耍,“是一種罪過。”
成績不好,自然心理不踏實。但如果你認為成績好的學生就可以安然享受高分帶來的暢快,那你就錯了。“平時看不出來,但是一考試,我就發現自己很脆弱。因為考試的背后總是緊跟著排名、比較之類的,如果不是一次比一比好,那就很沒面子,怕老師說我退步了,更怕對不起父母。” 如今已經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大二學生的王英驍在回憶起高中生活時,仍然覺得沉甸甸的。
山西省陽泉市實驗中學初一年級楊璐同樣表示,“壓力主要來自學習成績。如果考得好,老師就喜歡你,爸媽也會更愛你。考得不好,不用大人說,自己就覺得低人一等。”楊璐表示,家庭矛盾和人際關系她都可以處理得很好,唯有成績的波動會讓自己陷入不安和恐慌。
“其實,很多學生自殺多多少少與成績有點關系。因為一個學生如果成績很好,他自然會得到老師、家長的愛護,他們潛意識里有一種優越感。但是成績波動就會引起一系列麻煩,這些愛很可能因為成績變差而終結,那是學生最難以承受的壓力。” 河南省沁陽市一中高一學生馬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