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一次重要會議上,一位正在用餐的人突然不能呼吸,無法說話,并且面色青紫,表情痛苦,同行的人急忙呼救。正在另一餐廳就餐的304醫院急救部副主任彭國球得知情況后立即趕到現場。憑多年急救工作經驗,彭主任判斷是氣管異物窒息,于是馬上采取措施,使異物排出。異物一經排出,患者呼吸很快恢復,由于缺氧引起的紫紺現象逐漸消失。5分鐘后,知覺恢復正常。經了解,由于食物中花椒辣椒油多,麻辣味濃,入口后不由自主地深吸氣,導致整塊豆腐吸入氣管。同時,因為劇烈的麻辣刺激,引起喉部痙攣,出現了窒息癥狀。專家提醒,氣管進異物的的情況多發生在兒童和老人身上,這時,盡快撥打急救電話。同時,平常不妨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可以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派上用場。
氣管異物多發于兒童和老人
氣管異物是指物體誤入氣道,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昏迷等癥狀。針對氣道異物的問題,記者采訪了解放軍304醫院急救部主任何忠杰。
何主任說,這一情況一般多發于兒童和老人,當孩子邊吃邊玩,突然停止活動,出現哭鬧、陣發性高聲嗆咳、陣發性喘鳴、面色青紫、呼吸困難、神志不清時,應懷疑是氣管異物。氣管異物由于發病驟然,病變迅速,危險性大,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下降,食物不易嚼碎,常有肉塊、果凍等栓塞咽部引起窒息。由于異物完全堵塞氣道會引起窒息,極短的時間內便會危及生命(約4分鐘左右),因此,及時有效的搶救就顯得非常重要。成人出現食物誤入氣管的現象雖然不太常見,但危險性同樣很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很可能造成死亡。
有必要了解一些緊急排險方法
何主任特意提醒大家,一是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孩子不要往口中和鼻腔內放置異物,二是成人在飲食過程中要注意,過燙和過麻、過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入口前可以先用口吹一下,或讓其降一下溫度,然后再入口。一旦出現異物進入氣管,要迅速撥打急救電話,與此同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1、立即往患者口中塞一個牙墊或類似牙墊的代用品(如干凈的塑料注射器等),以便異物從口腔中排出。
2、向患者口腔內伸進食指或一個大棉簽,或者牙刷柄,直達咽部,刺激其做防御性深呼吸,以利于異物排出。
3、設法增加患者的上腹部壓,以排除氣管異物。方法一是搶救者站在患者背后,摟住患者的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頂在患者的上腹部劍突與臍部連線中點,左手疊于右手之上,間斷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擠壓,借助膈肌壓縮肺臟,產生氣流沖擊將氣道內的異物排出;二是當患者已經昏倒時,可將其仰臥,搶救者雙膝跪地,面對患者,張開雙腿騎跨于其兩側,上身前傾,握緊右拳,置于劍突與臍部連線中點,左掌緊壓右拳,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內方按壓。此時,患者可能出現受重壓之后嘔出胃內容物,同時,也可以噴咳出梗于氣道內的異物。為了避免再度吸入胃內容物,當異物咳出時應讓患者側臥。
4、如果患者是兒童,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急救。救護者平坐于地面,讓患兒面向前坐在救護者腿上,救護者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擠壓患兒上腹部,壓后隨即放松,重復進行數次,直到異物脫離氣道;對年齡相對較大的兒童,可讓其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頭朝下,捶其后背;如果有兩名以上救護者,可一人將小兒倒提離地,一人用手拍背部,掏咽部,促使異物迅速排出。
如果患者周圍無一人在場,也不要慌張,應迅速用自己的手或者椅背、桌邊、角等處頂住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進行擠壓,壓后隨即放松,以促使異物盡快排出。
何主任最后說,要掌握這些方法,需要進行適當的培訓。一些醫院會不定期地舉辦急救知識的免費講座,304醫院就曾舉辦過多期“白金十分鐘”急救大課堂,講解急救知識,以增強大眾的急救能力,提高人們的急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