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下午是我的專家應診時間,跟往常一樣,我提前幾分鐘來到診室。一進門,就見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神情不安地候在那里。她見到我進來,立即從座位上跳起來,拉著我的手,沒頭沒腦地說:“教授,我才22歲,還沒生過小孩,怎么會說我得了……宮頸癌呢?”我忙安慰她別著急,有話慢慢說。
姑娘姓趙,18歲中學輟學后,與男友一起從家鄉來廣州打工。雖尚未結婚,但與男友已同居四年。近半年來,小趙發現與男友同房后有陰道流血。開始時流血量較少,無任何癥狀,她也不以為意?山粋月以來,她發現不但同房后出血的情況日漸嚴重,而且平時白帶也增多,伴有臭味。于是,她去附近醫院求醫,經病理檢查診斷為宮頸癌。小趙對此診斷又驚又疑,才來到我們腫瘤醫院要求確診。
聽完小趙的訴說,我立即對她進行了包括婦科檢查在內的詳細體檢。結果使我不得不告訴心存幻想的小趙,那家醫院的病理診斷報告是可信的。望著她被眼淚打濕的蒼白的臉,我的心里異常難過:哎,又添了一個年輕的宮頸癌患者。
在過去,宮頸癌很少見于年輕姑娘,它的發病高峰年齡一般為45—55歲,且多見于多產婦女。然而近幾年來,年輕婦女宮頸癌的發病率卻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已由20世紀50年代的9%上升到90年代的24%,增加了兩倍多。
年紀輕輕為什么會得宮頸癌呢?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生首先與初次性交年齡過早有關。初次性交年齡在18歲以前,其宮頸癌的患病率比20歲以后者高13.3—25倍。這是因為,青春期宮頸上皮發育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且青春期少女的免疫系統相對未經致敏,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隨著年齡和性經歷的發展,女性生殖道系統才被致敏并發育成熟,從而具有正常的抗病能力。小趙姑娘18歲起即有性交史這是她患宮頸癌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年輕婦女發生宮頸癌的第二個原因與性混亂有關。早在150多年前,人們就發現在修女、尼姑及處女中宮頸癌極罕見。宮頸癌大多由性傳播疾病感染引起,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皰疹病毒II型、人類巨細胞病毒等感染而致病。婦女本人或其丈夫的性伴侶數越多,受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危險性越大,宮頸癌的發生率也越高。有資料表明,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只有一個性伴侶者高2—3倍以上。
年輕姑娘發生宮頸癌的第三個原因則來源于其母親。處于生育時期的婦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生殖細胞發生畸變.她們的后代出生后常易患癌癥。比如婦女在服用某些孕激素含量高的避孕藥或使用雌激素期間懷孕.其所生的女孩日后發生宮頸腺癌的可能性很大。
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由于年輕婦女處于性活躍期,雌激素水平和性交頻率均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為首發癥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癥狀,約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癥狀。這是由于腫瘤刺激周圍腺體,使分泌物增多,或腫瘤合并感染而致。
宮頸癌的治療,無論年老或年輕患者,其手段差異不大——均可采用經典的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問題是有研究發現,在早期宮頸癌患者中,年齡對治療的預后影響不大:而在中、晚期患者,則顯示出越年輕、其預后越惡劣的趨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年輕婦女宮頸癌多為腺癌,比鱗癌(老年婦女宮頸癌多數為鱗癌)更易向宮頸深層組織浸潤,更易侵犯血管、淋巴管,并較早發生腫瘤擴散和轉移二是由于腺癌對放射線不敏感(而鱗癌對放射治療極敏感)。這不能不使人對年輕的宮頸癌患吝的前景更感憂慮。
在此,我們提醒年輕的姑娘們,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杜絕性開放思潮的影響,不過早地沉溺于肉體之歡,不亂交、濫交,講究性衛生,自覺地防止性傳播疾病感染。一旦發現性交出血和白帶增多等異常癥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早期宮頸癌如能及時治療,預后極佳,治愈率可達100%。由于宮頸涂片和宮頸活檢能發現極早期癌變,所以堅持常規的婦科普查,也是年輕婦女免遭宮頸癌凱覦的重要措施。希望像小趙這樣不幸的姑娘少一些,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