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脊柱側彎在我國青少年中的發病率為1%—3%,以此估計,中國大概有1千萬—3千萬脊柱側彎的患兒。該病發病率高、對生活影響大,怎樣才能做到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呢?《生命時報》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骨科邱貴興教授。
脊柱側彎會影響心肺功能
邱貴興說,當從背后觀察正常的脊柱時,背部的形態是直的,而且軀干兩側是對稱的,當脊柱的某些節段偏離了身體正常軸線時,即稱為脊柱側彎。按照發病原因,脊柱側彎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特發性脊柱側彎最常見,占全部患者的80%,沒有明確的病因;純涸趧偝錾鷷r脊柱是正常的,隨著生長發育逐漸變彎,但X光片顯示脊柱結構是正常的。其他還有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纖維瘤病、馬凡氏綜合征引起的側彎;因脊柱兩側的肌肉發育不平衡,如小兒麻痹癥等造成的脊柱側彎;還有既往手術或燒傷等造成疤痕攣縮,引起的脊柱側彎等。
“國際上對于脊柱側彎治療的認識,經過了3個階段”,邱貴興說,最初,采用打石膏的方法進行糾正,但是治療效果不好。因此有人認為脊柱側彎是治不好的,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神的懲罰”,不能治療。因此,脊柱側彎的治療有一段時間處于停頓階段。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哈林頓開創了手術的方法,開辟了脊柱側彎治療的新紀元。直到80年代初,脊柱側彎的手術治療才被引入中國。脊柱側彎是必須要治療的,這是因為:
一、脊柱側彎不只是脊柱變彎的問題,胸廓也會同時變形,影響心肺等重要臟器的發育,縮短患者的壽命。二、嚴重的脊柱側彎會壓迫神經,造成腿麻、影響大小便功能等,甚至造成截癱。三、脊柱側彎會導致脖子扭曲、雙肩不等高,嚴重影響美觀。四、脊柱側彎會影響患兒的心理,尤其是女孩子,認為自己的樣子很丟人,不愿與人交往。五、嚴重側彎會影響求學。
手術時機因人而異
對于脊柱側彎的治療,一般來說,越早處理預后越好。但是,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不是簡單地越早越好,要因人而異,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側彎的類型、病情的進展速度、病變所在的部位、身體的承受能力,以及患兒的發育程度等。
例如特發性脊柱側彎,隨著生長發育脊柱畸形在不斷加重,應選在患兒已基本發育,但未完全發育成熟時為最佳手術時機。在此之前,要堅持定期到醫院檢查,如果病情發展較快,就不能繼續保守治療,需隨時手術,否則會影響其他器官的發育。如果是由于脊柱畸形,如只有半塊椎體者,則應盡早手術去除畸形的椎體,即可令側彎停止。否則隨著不斷發育成長,畸形會越來越重,故此種類型的側彎,手術治療越早越好。當然,還要考慮患兒能否耐受手術,嬰兒抵抗力較差,宜稍大些再作手術。
患兒家長很容易被社會上的騙術蒙蔽,相信丸藥和按摩能治好病,花了很多冤枉錢。其實,目前唯一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是戴支具(即塑料背心)。由于孩子24小時都在生長發育,一旦開始戴支具,就要全天都戴,僅在大小便、上體育課、洗澡時才可暫時摘下。戴支具滿半年后重新評估病情,如果效果好,要繼續戴直至發育完善;如果效果不好甚至加重,就必須停止支具治療,可考慮手術。
我國對脊柱側彎認識混亂
邱貴興說,我國對脊柱側彎的認識比較混亂,表現為:第一,脊柱側彎病情隱匿,難在早期發現。大多數患兒在出生時脊柱是正常的,而且在發病過程中不疼不癢,所以等到家長偶然發現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國外許多國家都已開展了針對中小學生的定期普查,而我國人口眾多,基本醫療尚且無法保證,普查工作更難全面開展,漏診率很高。
第二,非?漆t生也不了解此病,造成醫源性誤診。細心的家長發現小孩脊柱有畸形,去醫院就診,可如果醫生不是?漆t生,誤認為孩子長大后才能手術,耽誤了治療時機。而且,脊柱里有脊髓、神經、血管,周圍還有重要臟器,手術風險大,可能造成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去正規、有脊柱專科的大醫院看病。
雖然沒有普查,但家長可以自己為孩子進行檢查,尤其是處于快速生長階段的青春期少年,脊柱側彎的進展速度很快。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尤其是當孩子翹二郎腿的時候,觀察雙側后背是否不平,或者肩膀一高一低。另一個方法是:家長坐好,讓孩子面對著自己站好,彎腰,家長可從前面和側面兩個角度觀察孩子的雙側后背是否不平。
總之,脊柱側彎需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以避免一些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若畸形嚴重需要手術治療時,一定要聽從?漆t生的意見,以免錯過最佳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