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剛買回去的鮮奶,明明在保質期內,打開喝時卻發現已經變味了!
你也許每天都喝鮮牛奶和酸奶,但你也許不知道:從牛奶灌裝封口的那一刻起,就有一條“后冷鏈”全程“護航”,保證將新鮮的奶制品安全送到你的手上;而一旦中斷超過了一定時間,產品就會開始變質。
巨牛博物館,了解鮮奶的秘密!
近日,記者驚奇的發現一只巨型奶牛現身在上海的鬧市街頭,好奇的人群形成了圍觀,都想一睹究竟,記者了解倒,這只巨型奶牛是光明乳業在上海市舉辦的高品質鮮奶——優倍,大規模產品展示活動的現場舞臺布景。
外面是炎炎夏日,里面卻是無比清涼,巨牛肚子里的世界精彩紛呈,走進巨牛肚子里的市民能學習到各式各樣關于鮮奶的知識,了解牛奶的生產加工過程……奇妙的感受在參觀巨型奶牛肚子里的牛奶博物館時都能體驗。
光明高品質鮮奶——優倍的此次活動名為“優倍冷主張”!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互動娛樂節目,傳達給觀眾和消費者健康時尚的鮮奶選擇和飲用方法。
喝牛奶,主張冷,參觀過牛奶博物館后,記者不禁對生活中被我們忽視的牛奶知識,產生了興趣。
鮮牛奶“后冷鏈”的秘密
長時間脫離“冷鏈”,保質期內牛奶不保質
一盒鮮牛奶,出廠后從運輸車,到小冷庫,再經過便利店、小超市或者大賣場,最終到達消費者手里,大部分時間處于“后冷鏈”環節,溫度必須保持在0到10攝氏度之間。常溫下,牛奶里的細菌每20分鐘繁殖一代,鮮奶只要離開冷鏈系統3個小時,就會變質,飲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發生食物中毒。
逛超市,良好的習慣保證冷鏈不“斷”
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一些大型超市后發現,由于消費者的因素導致鮮奶脫離“冷鏈”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實際操作中,這條“后冷鏈”常常面臨中斷的危險。有時,它斷在超市門口;有時,就斷在你我手中。
大家在超市里,時常能看到一輛輛被顧客遺棄的手推車,里面躺著幾盒鮮牛奶。那是一些消費者推著購物車準備付款時又臨時改變主意,把車內的鮮奶隨手丟在收銀區附近的貨攤上。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對被消費者拿出冷柜隨處亂丟的鮮奶,他們發現后都會及時再把它們重新放到冷柜上去。但店方希望,消費者在選購鮮奶之類的商品時,最好不要太隨意。
還有另外一種導致鮮奶長時間脫離“冷鏈”的情況。比如將鮮奶放入手推車后,便推著手推車繼續樓上樓下地轉悠,選購其他商品。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類似的購物習慣在不少的消費者身上都有發生,鮮奶過早地離開冷柜,自然對鮮奶的保質問題埋下了隱患。
其實,推著鮮奶在超市里逛半天,或者是鮮奶買回家后沒有立即放入冰箱內,都是需要改進的購物和消費行為。
規范“后冷鏈”,鮮奶品質才有保證
夏季是鮮奶容易變質的高發期,光明乳業的技術人員提醒大家,只有規范了“后冷鏈”操作,才能保證鮮奶的品質!
記者從光明乳業了解倒,巴氏殺菌乳即市民所說的瓶裝或“小房子”牛奶,需要全程處于低溫冷鏈中方能保證質量。從奶牛產奶到工廠生產加工屬于“前冷鏈”,出了廠房直至到達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屬于“后冷鏈”。規范涉及到乳品殺菌后灌裝、冷藏、出庫、移庫、運輸、接收等多個環節,特別對超市和商場,包括消費者都有相關的建議。比如,乳品全程配送和銷售時的保存溫度定為0-10℃;商場或超市冷藏庫、冷風柜溫度應控制在2-6℃;對于進入商場或超市購買乳品的消費者,應盡量縮短購買巴氏殺菌乳后在規定之上的溫度環境中停留的時間;將購買巴氏殺菌乳的順序放在購物的最后等。
光明乳業的技術人員提醒大家,對于超市出現鮮奶脫離冷柜的現象,是因為很多消費者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這條“后冷鏈”中的關鍵一環。從超市的冷柜到家中的冰箱,這中間的時間應該越短越好。
夏季牛奶冷知識鏈接
■有些市民在超市買了鮮牛奶或酸奶之后,又去別的柜臺逛上一大圈,回家路上再做做鍛煉,如此這般,奶制品的品質會大打折扣。
■在購買牛奶后,應當盡快食用,如果暫時不喝,則應當嚴格按照廠方明示的保存方法,放入冰箱保存,以免因保存不當,導致變質。
■訂奶戶盡量在每天上午7點以前按時取奶飲用,或立即放入冰箱內冷藏,盡量當天飲完。對于習慣在沒有冷藏設備的小店零買的消費者,當購買時間超過上午8點,建議小心品嘗,注意乳品是否變質。
■從大賣場回家路途較遠的消費者,購買冷飲或是生鮮凍品應有套用保溫袋的習慣,為了保險起見,夏季購買新鮮的牛奶回家不妨也放入保溫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