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以為,倒經主要由于血熱氣逆,經血不從沖脈下行反而上溢所致。而血之所以熱,氣之所以逆,又與肝經郁熱、肺腎陰虛等因素有關。
例如,平時性情急躁,愛生悶氣,以致肝氣郁結,氣機不順,肝火內盛,或素常體弱陰虛,又加憂愁不解,思慮過度,以致心火亢盛,或平時過食椒姜辛辣之品,郁熱內積,熱傷其血,則血逆上行。當月經期將來或已行的時候,內熱迫使經血上逆,就會發生倒經。
中醫中藥治療倒經癥有明顯的療效,可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施方。當鼻出血或吐血較多時,當務之急是止血,可采用下列措施:
1、冷敷止血。即讓病人取坐位,頭后仰,將冷水毛巾敷于前額。并用干凈棉花浸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齊雙目,下齊鼻尖。
2、壓迫止血。即甩手指分別壓迫兩側迎香穴(鼻翅旁開二-分凹陷處),同時將大蒜搗成泥,敷于兩足心。
3、藥物止血。可用白茅根60克,小薊50克,灶心土(打壞)20克,煎湯服。也可用鮮生地50克,鮮藕兩節(洗凈)一齊搗爛,擠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