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調氣血注意三點:
一要保持心情愉快;
二要勞逸結合,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三是多做面部按摩,可以按摩陽白(瞳孔上方1寸)、四白(瞳孔下方1寸)、足三里(膝眼外下四指處)、三陰交(內踝上3寸凹陷處)等穴。
調寒熱,知冷暖
在中醫看來,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饵S帝內經·素問》中說:“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就是對寒熱的描述。很多年輕女性不怕冷,冬天也穿得很少;而有些女性年輕時特別怕冷,但到了一定年齡就怕熱了。這說明,人的體質是先天稟賦,體質各異,對寒熱的感受就不同。
陽虛型體質的女孩是“怕冷族”,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渾身發冷、手腳冰涼,容易疲乏,易感冒。這類人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貪食生冷,可以吃一些 溫補脾腎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大蒜、黑米、桂圓、紅棗、荔枝、桂皮、枸杞等,也可在煲湯時加入黃芪、熟地、橙皮、肉桂、當歸等。
痰濕型體質多見于胖女孩,表現為身體沉重、腹部肥滿松軟、額頭油脂分泌多、上眼瞼腫。這樣的女性,往往既怕冷又怕熱。飲食上,宜食清淡,多吃宣 肺、健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如冬瓜、山楂、赤豆、白蘿卜、紫菜、海蜇等,少吃肥肉和甜食。要堅持運動,夏天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里。
另外,無論是哪種體質的飲食調理,都應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春天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夏季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秋天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天減咸增苦以養心氣。”
月經暢,身體壯——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梢哉f,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 而陽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性欲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 生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 腳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 宮,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 不足、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 魚圖一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 不規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 長,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